图书分类法 编辑
图书分类法是图书馆为方便图书典藏和借阅而采取的一种分类方法,一般分类法分为基本法和附加法,还可以人为按版本、规格等分类。
1
相关
冒号分类法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甘纳桑1933年创制的图书分类法。它是通用而不是专用的分类法,可通过使用“分面”或“冒号”来建立复杂的新范畴。计108个大类和10个概括性的类目,其类号由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的混合标记所组成。每一大类有五个基本“分面”或“类组”。它们是:主体、物质、动力、空间,时间。如牙医外科的编号为L124:4:7,它用字母L代表医学,数码124为牙齿,数字4表示疾病,数字7即外科等一系列字母与数字组配而成。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第5版是中国大陆最通用的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使用的图书分类法,现时为不少欧美大学图书馆所采用,它用了26个英文字母其中的21个作分类代码,其中的I、O、W、X、Y并未被使用,比0-9的数字代码可以达成更仔细的分类。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介绍,此一分类法的首次采用于约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故此一分类法已有百年以上历史。
中文图书分类法,原版名为《赖永祥中国图书分类法》,是参照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改进而成的中文图书分类法。换言之,此图书分类法更适用于中文书籍,特别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现时普遍应用于中华民国及香港、澳门。增订八版后,赖永祥将版权无偿捐赠给国家图书馆。2007年国家图书馆完成新版修订,并更名为《中文图书分类法》。
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法是在1876年由美国图书馆专家麦尔威·杜威撰写并出版的图书分类法;起初该分类法内容仅描述于4页折页当中,但经历扩充至并进行23次主要改版,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11年完成。该分类法在小型图书馆有较为简化的分类系统。目前该分类由非营利社团连线电脑图书馆中心维护,并经营WebDewey网站以持续进行版本更新。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第5版是中国大陆最通用的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为“人大法”,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于1953年参照苏联大众图书馆十进分类法和苏联小型图书馆适用十进分类法,并参考该校自身需求研制的一种十进制图书分类法。该分类法是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首个参考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体系编制的图书分类法,也是一份改变了严格层累十进制体例的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第5版是中国大陆最通用的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第5版是中国大陆最通用的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