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尾龙类 编辑
坚尾龙类是个演化支,包含大部分的兽脚亚目恐龙。坚尾龙类首次出现于侏罗纪早期或中期。
1
相关
鸟兽脚类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个演化支,包含肉食龙下目与虚骨龙类。在1988年,保罗·塞里诺提出鸟兽脚类的概念,最初使用嗜鸟龙、美颌龙、异特龙科、暴龙科、以及部分阿贝力龙科作为分类的基准点。在1994年,汤玛斯·霍尔兹正式建立鸟兽脚类的名称。同样在1994年,保罗·塞里诺与其他科学家建立新坚尾龙类演化支,范围与鸟兽脚类接近。由于鸟兽脚类的正式命名,早于新坚尾龙类约一个月,鸟兽脚类成为正式的名称。
御船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可能是坚尾龙类,生存于上白垩纪森诺曼阶的日本,约9500万年前。御船龙的化石发现于熊本县上益城郡御船町,化石包括一颗肉食性的牙齿、胫骨、跖骨、及趾骨。
开江龙属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侏罗纪中期的中国,是种类似斑龙的恐龙。它的化石包括:部分头颅骨、颈椎、肩带与四肢的骨头。由于化石的状态破碎,目前无法确定是坚尾龙类的哪个演化支,有可能是种原始肉食龙下目恐龙。
斑龙超科又译巨龙超科,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个超科,它们生存于中侏罗纪到中白垩纪。棘龙科可能属于斑龙超科。斑龙超科的定义为:和巴氏斑龙有比脆弱异特龙和家麻雀较远的最近共同祖先的物种。该演化支包含了棘龙属、斑龙属和蛮龙属。
斑龙超科又译巨龙超科,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个超科,它们生存于中侏罗纪到中白垩纪。棘龙科可能属于斑龙超科。斑龙超科的定义为:和巴氏斑龙有比脆弱异特龙和家麻雀较远的最近共同祖先的物种。该演化支包含了棘龙属、斑龙属和蛮龙属。
斑龙科又名巨龙科、巨齿龙科,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科,属于蜥臀目。它们是群肉食性恐龙,体型范围从小到大,拥有锐利的牙齿,每个手掌有3个指爪。著名的物种包括:斑龙、美扭椎龙、扭椎龙、以及蛮龙。斑龙科仅存活于侏罗纪中期到晚期,化石发现于目前的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非洲等地。斑龙科被大多数研究人员,例如塞里诺、奥利舍夫斯基、霍尔兹…等人,认为是棘龙科的近亲。
斑龙科又名巨龙科、巨齿龙科,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科,属于蜥臀目。它们是群肉食性恐龙,体型范围从小到大,拥有锐利的牙齿,每个手掌有3个指爪。著名的物种包括:斑龙、美扭椎龙、扭椎龙、以及蛮龙。斑龙科仅存活于侏罗纪中期到晚期,化石发现于目前的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非洲等地。斑龙科被大多数研究人员,例如塞里诺、奥利舍夫斯基、霍尔兹…等人,认为是棘龙科的近亲。
托马斯·霍兹,是美国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作家,以及马里兰大学地质学系首席讲师和马里兰大学学院市分校生活学习社区的科学与全球变化计划的主任。他广泛发表了关于陆地掠食者的系统发育,形态学,生态学形态和掠食者运动的文章,尤其是关于霸王龙和其他兽脚亚目恐龙的文章。他撰写了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一书,并且是“蜥形纲”,“坚尾龙类”,以及“暴龙超科”在The Dinosauria一书第二版等章节的作者或合著者。他还曾作为BBC系列节目Walking With Dinosaurs以及探索频道的When Dinosaurs Roamed America特别节目的科学顾问,并出现在许多关注史前生活的纪录片中,例如历史频道中的Jurassic Fight Club和Discovery中的Monsters Resurrected。
杂肋龙属是一属基础坚尾龙类恐龙,属于斑龙科。杂肋龙的身长9米,体重达1公吨。它们生存于侏罗纪中期,约1亿6800万到1亿6500万年前。它的化石是部分的骨骼,最初于1824年在法国发现,并被命名为斑龙的一个种。它于1923年才被更名为杂肋龙。这副骨骼是最先发现的杂肋龙化石,但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由于原有的化石已被破坏,而至今未有发现其他的化石,加上它曾更名,故杂肋龙的分类上有很大的争议而未能解决。
川东虚骨龙属是一属来自侏罗纪时期中国的肉食性兽脚亚目坚尾龙类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