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城墙是英国伦敦的历史城区,伦敦城的城墙。伦敦城墙始建于古罗马帝国时代,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以后经历屡次扩建和加固。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伦敦城墙一直是伦敦城在战争年代的重要屏障。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伦敦的高速发展和扩张,城墙开始被大规模拆毁,但有一定部分被包入附近建筑物的墙内而得以保存至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轰炸摧毁了伦敦城的大量建筑,但包入这些建筑物的千年古城墙却很多存留下来,并得以重见天日。罗马时代的伦敦城墙有六座城门,以后至中世纪时代增加到七座主城门,一座通往伦敦塔城堡的堡门,数座水门和两座控制伦敦桥的桥门,此外在重要的城门外、离城墙一定距离的地方还有三座门坊形制的关卡。除了伦敦塔的堡门,现在所有门楼都已无存,只有一座关卡的门坊被异地重建得以保留。
琼州府城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街道,建于北宋开宝五年,明代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及扩建。原城墙长4100多米,高9米多,宽6米多,设东、西、南三座城门及四座角楼,有子城、月城、护城河。琼州府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南端的府城,是古代海南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
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形如“瓮”,故名;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攻城方需要将攻城武器转往另一方向而不是长驱直入。
中山门是南京城最东面的一座城门,1931年将原南京明城墙内城城门朝阳门改建而成。1366年,朱元璋在原金陵城基础上向东、北两面扩建新城,新城的东门即朝阳门,是一座单孔券门。明代朝阳门是连接城内的明故宫和城外明孝陵的通道,平时并不开放。清代同治四年,在朝阳门外增筑一道外城。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湘军曾经多次在朝阳门激战,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从这座城门攻进南京城。1929年,孙中山遗体奉安中山陵之前,南京市将距离中山陵最近,且是灵榇必经之处的朝阳门改名为中山门。1931年,为了在东郊中央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的交通方便,南京市工务局将旧中山门及瓮城拆除,门基挖低降坡,在原址偏北处另建三孔券门,即现中山门。
阜成门,原称平则门,是北京城墙西侧的一座城门,现已拆毁,仍作为地名使用。原城楼、箭楼形制与朝阳门相似,城楼宽31.2米,深16米,城楼连同城台通高30米。瓮城宽74米,深65米,北侧辟闸楼、券门。阜成门关帝庙位于瓮城东北角,南向。以前,阜成门是最靠近门头沟煤矿的城门,是运入冬季供暖用煤的通道。 现在是北京西北京二环路上的一个交通节点,阜成门立交桥就建在原来城门的位置上。
台北府城北门,正式名称为承恩门、或迳称为北门,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的台湾清治时期城门建筑,为台北城的正门。坐落于现今台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与博爱路交叉口,落成于清光绪十年,为台北府城五大城门中唯一完整保持建城时代原貌者,是台湾新式城门的代表作,也是台北市区仅存不多的清代建筑之一。门外原建有瓮城,今已不存。现与台北府城其他城门共同列为中华民国国定古迹。
肇庆古城墙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城墙现大部分保存完整,大致呈长方形,东西宽,南北窄,周长2801米,其中东段403.4米,西段376.9米,南段992.3米,北段1028.6米,共有28个敌台,有东西南北四城门,西北城墙上建有披云楼。1984年11月19日公布为第一批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化门是朝鲜王朝正宫景福宫的南门,也是其正门与最大的城门,位于今韩国首都首尔钟路区,处于世宗大路与光化门广场的北端。
皇城或称王城,通常指东亚文化圈国家都城建筑中,位于都城与皇帝、皇室所居的宫城之间的区域,由城墙围绕,具有独立的城门。皇城内通常布置宗庙、官衙、内廷服务机构、仓库和防卫等建筑,以及园林苑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