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溪路,为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双溪地区的次要区域道路。道路起于至善路后段望星桥旁,迄于东吴大学主校区内至自强隧道一带止。全线为双向一至二车道;道路名称取自其地理位置,因紧临一旁之外双溪而得名。全路段除74巷和100巷人行区域属于临溪里外,其余主要路段和校区皆属于福林里境内;段籍于至善路一段138巷交叉路口前属于福林段二小段,以后之主要区域则属于翠山段二小段。
磺溪位于台湾北部,属于淡水河水系,为外双溪的支流。流域分布于台北市北投区、士林区。磺溪的后段亦为北投区及士林区的界河。上游又称阳明溪,发源于阳明山国家公园的七星山小油坑,流经竹子湖、过峰顶桥后汇入另一个发源于竹子湖西侧的源流下湖溪,之后在顶北投一带汇入支流紫明溪后始称磺溪,然后于猴洞附近汇集来自华冈地区的支流松溪后成为北投、士林的边界河流,最后于外双溪沿溪道路之“建德桥”下注入基隆河的支流外双溪。
士林区位于台湾台北市北方,是台北市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区内东北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1,120米最高;东南有大仑山及大直诸山。平原分布在西南部南磺溪、外双溪下游及基隆河、淡水河间。
磺溪位于台湾北部,属于淡水河水系,为外双溪的支流。流域分布于台北市北投区、士林区。磺溪的后段亦为北投区及士林区的界河。上游又称阳明溪,发源于阳明山国家公园的七星山小油坑,流经竹子湖、过峰顶桥后汇入另一个发源于竹子湖西侧的源流下湖溪,之后在顶北投一带汇入支流紫明溪后始称磺溪,然后于猴洞附近汇集来自华冈地区的支流松溪后成为北投、士林的边界河流,最后于外双溪沿溪道路之“建德桥”下注入基隆河的支流外双溪。
芝玉路位于台北市士林区芝山岩台北市次分区列表石角,为芝山、天母、德行一带连络外双溪、士林的次要干道。昔日此道路为连通芝山到玉潮坑的主要道路,故以传统地名方式将两地名首字合并命名。现今街廓南起自仰德大道、至诚路和福林路复兴桥头,北迄于士东路。
《辛丑条约》,正式名称为“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而非使用和约一词,是大清与大英帝国、美国、大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结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条不平等条约和约,被认为是中国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故得其名,由大清帝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委任钦差大臣庆亲王奕劻、两广总督李鸿章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原条约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中华民国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
天母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境内的一个地区。北、东紧邻阳明山国家公园,西以磺溪与北投区的石牌为界,南接兰雅、芝山岩地区以外双溪与士林福德洋、林子口相隔。
旧称三角埔,台湾清治时期、台湾日治时期皆以三角埔为当地名称,天母原本仅为境内的小地名。台湾战后时期三角埔地区划为三玉里,现分为8里,合称台北市次分区列表,但邻近的兰雅、芝山岩地区亦常使用天母为地名,一般视为广义的天母地区。
《辛丑条约》,正式名称为“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而非使用和约一词,是大清与大英帝国、美国、大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十一国在义和团运动结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条不平等条约和约,被认为是中国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9月7日,故得其名,由大清帝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委任钦差大臣庆亲王奕劻、两广总督李鸿章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原条约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中华民国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
《中英藏印续约》,又称《藏印议订附约》或《中英藏印条款》,是清朝政府与英国根据1890年签订的《中英藏印条约》的规定续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英藏印续约》于1893年12月5日在当时是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大吉岭签订。中方代表为参将何长荣,英方代表为政务司艾尔弗雷德·沃利斯·保尔。中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保存。
台北市立至善国民中学,校址位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360号。位处阳明山麓、外双溪畔,有内外双溪自然步道、大仑尾山等生态教学资源。周边内有国立故宫博物院、芝山岩、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东吴大学、卫理女中等文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