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 编辑
外周血是指不包括骨髓的血液,医学临床上会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再从这些血液中分离,得到造血干细胞,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干细胞被称为周边血干细胞 ,在二十一世纪初人类开始的生命方舟计划中首次提出周边血这一新概念。
1
相关
DND-41是人类急性白血病细胞系,最初是在1977年分离自一名13岁的T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男性患者的外周血,具有P53蛋白的突变及CDKN2B与CDKN2A的缺失。
ARH-77 是人类浆细胞白血病细胞系,最初是由一位33岁白人女性IgG型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的。该细胞是感染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的B细胞,并且表达CD11a、CD19及CD20等抗原,但是不会表达跨膜蛋白CD38。有研究发现诱导MGC-803胃癌细胞凋亡的迷迭香酸会上调ARH-77细胞CD95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水平,从而形成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使细胞因级联反应而凋亡,抑制ARH-77细胞的增殖。同时又有研究指出姜黄素会通过激活外源性凋亡途径令ARH-77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地增加,细胞出现核固缩及胞体变小的现象,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常以皮肤、粘膜出现紫癜为特征,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最常见的类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CRF-CEM 是人类急性淋巴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系,最初在1964年11月分离自一名三岁零十一个月大的白人女性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并未观察到病毒颗粒及标记染色体在CCRF-CEM细胞内的存在。有研究指出CCRF-CEM细胞可以在每毫升细胞密度大于二十万个细胞的情况下,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而低于此细胞密度,培养物就会迅速发生凋亡。EGFR/Ras/Raf/MEK/ERK-MAP信号通路已被证实在CCRF-CEM细胞的增殖和产生耐药性的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是一种由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体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孤立的血小板减少症,而没有临床上明显的情况导致血小板计数低;没有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来确认诊断。本病也称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CP-1 是淋巴瘤克隆细胞系,最初是分离于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呈阴性的男性原发性体液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BCP-1细胞对卡波西氏肉瘤疱疹病毒 呈阳性,但是对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呈阴性。该细胞系目前广泛应用于KSHV血清学测定、流行病学研究及其他的KSHV实验研究,例如在TPA潜伏期或KSHV ORF 50异位表达引起的KSHV重新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