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七约 编辑
大埔七约是大埔区中的七条村落,包括泰亨乡约、林村约、翕和约、集和约、樟树滩村约、汀角约、粉岭约,全部为非邓姓的村落。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樟树滩村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白石角大埔尾,是一条客家新界原居民乡村,与毗连的大埔尾村同属大埔七约中“樟树滩约”的“樟树滩乡”。樟树滩村由于四周树林以樟树居多而得名,但于香港日占时期遭大量砍伐,至今仅存数棵,樟树滩村村公所内的碑刻有提及:“本村原名樟溪”,另有土名称额珠头、白石角、柠檬窝、蕉坑、排门、横巷、店巷、官坑、黄坭块、新屋家、螺壳岘等。
大埔尾村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白石角大埔尾,是一条客家新界原居民乡村,与毗连的樟树滩村同属大埔七约中“樟树滩约”的“樟树滩乡”。
樟树滩村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白石角大埔尾,是一条客家新界原居民乡村,与毗连的大埔尾村同属大埔七约中“樟树滩约”的“樟树滩乡”。樟树滩村由于四周树林以樟树居多而得名,但于香港日占时期遭大量砍伐,至今仅存数棵,樟树滩村村公所内的碑刻有提及:“本村原名樟溪”,另有土名称额珠头、白石角、柠檬窝、蕉坑、排门、横巷、店巷、官坑、黄坭块、新屋家、螺壳岘等。
联益乡是香港大埔区历史中继大埔七约成立后,另组而成的聚落单位。大埔区在清末期间,原有乡村八十多条。在光绪十八年 ,大埔区各乡共组大埔七约,创立太和市,但是大埔七约的粉岭约是在北区,而区内亦有部分乡村没有加入七约组织。因此,其中以大埔头香港新界邓氏为首的村落,另组了联益乡,包括有:大埔旧墟、大埔头、水围、锦山、大窝、石鼓垄、梅树坑、元岭李屋、元岭叶屋、九龙坑、 伴涌新村、运头塘、鱼角、布心排、坪山仔及未列入原居民村的新围仔、马窝、陶子岘、运头角、元洲仔和三门仔。
翕和位于大埔区南部,是大埔七约中离大埔新市镇最近的一条乡村,由于其地处市区心脏地带,故亦受城市发展影响最深。翕和除部分古建筑得以保留外,近年增建不少的新型乡村屋在附近,面貌已大为改变。
樟树滩村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白石角大埔尾,是一条客家新界原居民乡村,与毗连的大埔尾村同属大埔七约中“樟树滩约”的“樟树滩乡”。樟树滩村由于四周树林以樟树居多而得名,但于香港日占时期遭大量砍伐,至今仅存数棵,樟树滩村村公所内的碑刻有提及:“本村原名樟溪”,另有土名称额珠头、白石角、柠檬窝、蕉坑、排门、横巷、店巷、官坑、黄坭块、新屋家、螺壳岘等。
大埔文武二帝庙位于香港新界东大埔太和市中心,是中式的庙宇。建于光绪17年,由大埔七约乡民集资兴建,于光绪18年落成,文武庙标志大埔市集的形成。
大埔文武二帝庙位于香港新界东大埔太和市中心,是中式的庙宇。建于光绪17年,由大埔七约乡民集资兴建,于光绪18年落成,文武庙标志大埔市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