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表字怀英,号德英,唐代并州阳曲县人。为唐朝、武周时的著名宰相,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任大理寺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及姚崇等数十位干练的官员,皆为唐朝中兴之臣,朝中政风为之一变。有人对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狄仁杰曾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续立唐嗣,唐祚得以维系。一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为国贡献卓著。
先祖以仕宦迁徙开封。曾祖贾纬。贾琰之孙,贾汾之长子,贾昌朝的同族弟兄。早孤,由祖母抚养成人。好学习,师从翰林李宗谔。登进士第,释褐为饶州浮梁县尉,历任开封府功曹参军、许州郾城主簿、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改任京师榷货务,“疏达利路,商贾便之”,改任都官员外郎、屯田郎中、提点京西路刑狱,改度支郎中、荆湖北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潭州,调知广州军州事。康定元年八月在赴任南海的途中染疾,二十三日去世。庆历五年葬于新郑抱章山。
隋炀帝大业三年,始置宣德郎40人,为散官,正七品,主要任务为出使外国。唐代武德七年复置,为文官第十九阶,正七品下。宋代沿置,仍为第十九阶,正七品。北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为从八品文臣寄禄阶官,相当旧寄禄官大理寺丞、著作佐郎。元代未置此官。明朝为文职从六品中属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清代沿置,吏员出身者从六品授宣德郎。
隋炀帝大业三年,始置宣德郎40人,为散官,正七品,主要任务为出使外国。唐代武德七年复置,为文官第十九阶,正七品下。宋代沿置,仍为第十九阶,正七品。北宋政和四年,以为与宣德门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为从八品文臣寄禄阶官,相当旧寄禄官大理寺丞、著作佐郎。元代未置此官。明朝为文职从六品中属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清代沿置,吏员出身者从六品授宣德郎。
刘端,明朝政治人物,建文帝时期大臣,任大理寺丞,靖难之役时,与中书舍人何申等弃官逃去。后为朝廷逮获,明成祖问他方孝孺何人,刘端说:“忠臣也”,朱棣又问为什么不跟他一起死,刘端说:“存身以图报耳!”朱棣大怒,将他耳、鼻割去,问他“作如此面目,还成人否?”刘端骂道:“我犹有忠臣孝子面目,九泉之下也有面目去见皇祖!”朱棣亲手用棍棒将刘端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