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使,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在清朝,此官职配置于朝廷之太医院,品等为正五品。该官职研究及供应医药,并处理太医院院务,分派御医、吏目及各科医生之宫直与六直。
医户,是中国元代之专有名词,正式名称应是“太医院户”,隶属太医院管理。当时有人为了逃避差役,冒名混入“医户”的;或者父兄行医,子弟虽不从事医生的行业,仍由太医院管领,,与“民户”有别。
吏目为中国古代官职名,尊称押衙或押牙。元代于儒学等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僚属。明代于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司、市舶司、盐课诸司、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土官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及各州衙门均有设置此首领官。
院判,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在清朝,此官职配置于朝廷之太医院,品等为正六品。该官职又有左右院判之分,主要为太医院实际院务运作,为研究供应宫廷医药与御医配置。1910年代,清朝灭亡后,该官职废除。
八珍汤是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最早出现记载于1529年明朝时任南京太医院院使薛己所著的《正体类要》。八珍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合而成,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黄、芍药及川芎,能够补气益血,主治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昏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食欲下降、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心悸怔忡、月经失调及崩漏不止等。广泛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病后虚弱、贫血、手术后切口长期不愈合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及顽固性溃疡等,属于气血两虚者。
吏目为中国古代官职名,尊称押衙或押牙。元代于儒学等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僚属。明代于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司、市舶司、盐课诸司、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土官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及各州衙门均有设置此首领官。
宁珍,字伯珍,南直隶镇江府丹徒县人,医籍,治《书经》,年二十四岁中式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三甲第十五名进士。正月十六日生,行三,曾祖宁仲山;祖宁彦诚;父宁得中,太医院判;母宋氏。具庆下,妻黄氏,伯得刚,兄瓒;瑢,弟琮。由太医院医生中式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五十三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三百七名。
刘廷仪,字汝修,浙江慈谿县人,太医院籍,治《诗经》,年二十七岁中式嘉靖十七年戊戌科第三甲第三十八名进士。六月二十三日生,行二十,曾祖刘埈;祖刘镜;父刘藩;母邵氏。重庆下,妻冯氏,弟廷诰;廷制;廷咏;廷𬤇。由顺天府学生中式顺天府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四十三名。
吏目为中国古代官职名,尊称押衙或押牙。元代于儒学等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僚属。明代于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司、市舶司、盐课诸司、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土官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及各州衙门均有设置此首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