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博士 编辑
太常博士,职官名。始置于西汉初年,为太常寺属官,官秩为六百石。
1
相关
彭戢,字子发,渠州邻水县人,宋神宗元丰八年乙丑科进士,调任涪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充成都府州学教授。宋哲宗元祐二年校勘《水经注》。知眉州青神县。擢太学录。迁太常博士。提举淮南西路学事。改提举两浙路学事。因撤销提举学事。改官棣州通判。还没起身赴任。又重置提举学事。仍任提举两浙路学事。因过错而免职。后任管勾亳州明道宫。迁奉议郎。后任提举嵩山崇福宫。宋徽宗重和元年十二月九日卒。崇祀乡贤祠。
崔灵恩少年好学,经学习精通《五经》,尤其关于《三礼》、《三传》。他在北魏曾担任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回到南梁,梁武帝以他懂得儒学,擢升拜任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步兵校尉,兼官国子博士。他聚众讲学,经常有数百人听讲;他个性真率无表情,解释经书道理十分仔细,建康的儒者十分敬重他,而他的助教孔佥也很好学。崔灵恩首先熟悉《左传》服解,但不在江东流行;之后改说杜义,文句通常难以信服,就写作《左氏条义》理顺分明。他的另一位助教虞僧诞精通杜学,就写作《申杜难服》答谢崔灵恩,并行于世。
傅楫 ,字元通,号金石,福建兴化军仙游县孝仁里人,宋朝治平四年进士,北宋官员。曾任扬州市司户参军兼天长县县令、福清市县丞、龙泉知县、太常博士、直秘阁、吏部司封司员外郎、殿中侍御史、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后以龙图阁侍制出任亳州知府,死于任内,享年61岁。其为官清正廉明、关心国事,为后人所称道。其著有文集35卷。
韩熙载,表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宰相,潍州北海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时,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先祖以仕宦迁徙开封。曾祖贾纬。贾琰之孙,贾汾之长子,贾昌朝的同族弟兄。早孤,由祖母抚养成人。好学习,师从翰林李宗谔。登进士第,释褐为饶州浮梁县尉,历任开封府功曹参军、许州郾城主簿、大理寺丞、殿中丞、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改任京师榷货务,“疏达利路,商贾便之”,改任都官员外郎、屯田郎中、提点京西路刑狱,改度支郎中、荆湖北路转运使、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潭州,调知广州军州事。康定元年八月在赴任南海的途中染疾,二十三日去世。庆历五年葬于新郑抱章山。
至元十五年出生。早年好读书,诗文为虞集、贡奎、揭傒斯等推崇,三十岁以后被举茂才,担任教官,真除建康路学录,转调美化书院山长。入京任翰林编修。至正五年以太常博士致仕。至正十五年去世。生前遗言勿请人撰其墓志,并自著《纯白先生自传》。有《纯白斋类稿》30卷。
宰相王旦之孙,工部尚书王素之子。庆历八年出生。以恩荫补为校书郎。娶张方平之女为妻。元丰二年十二月,任太常博士。长于写诗,与苏轼私交甚好,苏轼守徐州时,王巩亲往拜访,同游泗水。元丰二年八月,因乌台诗案贬宾州,去监盐酒税务。苏轼对他说:“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歌妓宇文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在瘴烟之地五年,面如红玉,尤为苏东坡所敬服。哲宗元祐元年,因司马光推荐,擢拔为宗正丞。同年十二月,因上疏论宗室疏远者,被指为离间宗室,改扬州通判。元祐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知海州。同年六月八日,又改知密州。管勾太平观。元祐六年正月,因苏辙、谢景温荐,除知宿州。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任朝散郎,用为河南通判。晚年居高邮,因服食铅丹而得疾。政和七年卒。著有《随手杂录》、《甲申杂记》、《闻见近录》、《王定国诗集》、《王定国文集》、《清虚杂著补阙》等书。
潘慎修父仕后唐,官至刑部尚书。潘慎修以父荫,补秘书省正字,先后任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太子右赞善大夫、太常博士,历知湖州、梓州。
林高之子。景祐元年进士,试礼部第一,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长兴县,改知连州。康定初年,徙淮安军。庆历七年,官至太常博士、集贤校理。是年六月十二日,行舟至熟东,卒。著有《史论》百篇,《辨国语》40篇。有子林希、林旦。
嘉定七年,中进士。端平初,任太常博士。后任殿中侍御史兼侍讲,曾知泉、温、婺、袁等州,召为权兵部尚书兼侍读。淳祐九年,除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淳祐十二年,任参知政事。景定初年,知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