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王仁,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北燕昭成帝冯弘之子。长乐信都人,慕容王后所生。太兴二年正月,立慕容王后之子冯王仁为太子,而没有立王夫人所生长子冯崇。北魏太武帝一直让冯王仁到平城遗址做人质,冯弘一直不答应。后来,北魏大军压境,冯弘想以儿子做人质,太武帝也不许了。太兴六年五月,北燕被北魏灭亡,北魏太延四年,冯弘和冯王仁在高句丽被长寿王所杀。
慕容王后,北燕昭成帝冯弘的王后。根据她的姓氏,她应该是后燕慕容家族的后裔,但不知道她具体的世系。在文成帝冯跋在位的时候,中山公冯弘的原配夫人是王夫人。太平二十二年九月,冯弘夺得大位,太兴元年二月立慕容氏为王后,太兴二年正月,立其子冯王仁为太子,而没有立王夫人所生长子冯崇。之后慕容王后经历不详,太兴六年五月,北燕被北魏灭亡,北魏太延四年,冯弘在高句丽被长寿王所杀。
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置魏兴郡,属荆州。治所在商县。魏文成帝太安二年,分商县设立丰阳县。魏献文帝皇兴四年分丰阳县设立东上洛郡。魏孝文帝太和五年商县归入东上洛郡,另设阳亭县属于魏兴郡。荆州改为洛州。西魏废除魏兴郡。
魏太武帝太延二年,置高平镇,治所在高平城。设镇都大将,掌所辖地区军政事务,不领郡县,辖今固原地区大部。正光五年,高平酋长胡琛反,自称高平王,攻高平镇以响应破六韩拔陵,被别将卢祖迁击破。改镇为州,高平镇改为原州,以刺史领其事。
魏太武帝太延二年,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夏国赫连昌,置薄骨律镇,治所在汉富平县故城。设镇都大将,统兵御边。不领郡县,辖今宁夏中部、北部地区。本是赫连氏之“果城”,相传赫连勃勃有骏马白口骝死于此,以马色名城为白口骝,后讹为薄骨律。为今宁夏地区的农业开发和北援沃野镇起过积极作用,曾新开艾山渠。孝昌二年,改镇为州,称灵州并置郡县。
魏太武帝太延二年,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夏国赫连昌,置薄骨律镇,治所在汉富平县故城。设镇都大将,统兵御边。不领郡县,辖今宁夏中部、北部地区。本是赫连氏之“果城”,相传赫连勃勃有骏马白口骝死于此,以马色名城为白口骝,后讹为薄骨律。为今宁夏地区的农业开发和北援沃野镇起过积极作用,曾新开艾山渠。孝昌二年,改镇为州,称灵州并置郡县。
魏太武帝太延五年,魏太武帝亲征沮渠牧犍,灭北凉,置敦煌镇,在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区。设镇都大将,领张掖军、酒泉军及乐官戍、玉门关戍等。对加强北魏与西域的政治联系及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影响。魏孝明帝罢镇立州,置瓜州敦煌郡。
北魏太延二年置平秦郡,属岐州,治所在雍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岐山县、麟游县、扶风县等交界之地。领三县:雍县、周城县、横水县。其郡为丝路东段南道必经之地,商贸活动频繁。西魏改名岐山郡。
平壤城是高句丽国内城时代的陪都、卫城,高句丽的第三个都城。在东亚史籍中,“平壤”之名首见《魏书》高句丽传:“魏世祖太延元年遣员外散骑侍郎李敖拜琏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敖至其所居平壤城。”而同期南朝史书记载高句丽的都城还在丸都山下,可能是国内城或在其附近。后唐史采用北史记载,并认为平壤就是汉朝乐浪郡。北宋编纂的《新唐书·高丽传》记载:“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随山屈缭为郛,南涯水,王筑宫其左,又有国内城,汉城,号别都。”北宋史学家认为高句丽的长安城既是平壤、也是汉朝乐浪郡。
北魏统一北方,是指北魏登国元年至太延五年,北魏为统一黄河流域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