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 编辑
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园林石,原产于苏州洞庭东山太湖水中,可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2
相关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原为雍正年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故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0岁,前后共计六十多年,阅微草堂是纪晓岚给自己的居所起的雅号,在此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中写道“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偏东,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原阅微草堂的太湖石,后又被迁回中南海瀛台兔儿山。
童子拜观音石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环洲西北部假山前的两块太湖石,因其形态而得名,原为北宋花石纲遗物,明初被收入中山王徐达府中,1954年由全福巷迁至现址,其中观音石高6.3米,宽0.9米,顶如披帽,身形玉立,童子石形态虔诚恭敬。
黄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园林石之一,与太湖石齐名,为中生代红、黄色砂、泥岩层岩石的一种统称,材质较硬,小块石料常因自然岩石风化冲刷而崩落后沿节理面分解而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各面轮廓分明并显露锋芒。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认为黄石的特点在于其石质坚实、石纹古朴,书中记载的出产黄石的地区有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圌山等。黄石用于叠山的优点在于落脚容易,缺点在于不易封顶,多用于叠险景和造人工瀑布,除此之外也宜用于砌乱石墙。著名的黄石叠山有上海豫园黄石假山、常熟燕园黄石假山、扬州个园黄石假山和苏州耦园黄石假山。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原为雍正年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故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0岁,前后共计六十多年,阅微草堂是纪晓岚给自己的居所起的雅号,在此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中写道“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偏东,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原阅微草堂的太湖石,后又被迁回中南海瀛台兔儿山。
英石又名英德石,因于英州得名。是与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齐名的四大园林名石之一。“透、漏、瘦”三个字简练的概括了英石的特点,其观赏和收藏价值极高,可以制成盆景置于家中,亦可在庭院中堆砌成假山。明朝人计成的《园冶·选石》中就曾记载着英石“可置几案,亦可掇小景”。
黄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园林石之一,与太湖石齐名,为中生代红、黄色砂、泥岩层岩石的一种统称,材质较硬,小块石料常因自然岩石风化冲刷而崩落后沿节理面分解而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各面轮廓分明并显露锋芒。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认为黄石的特点在于其石质坚实、石纹古朴,书中记载的出产黄石的地区有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圌山等。黄石用于叠山的优点在于落脚容易,缺点在于不易封顶,多用于叠险景和造人工瀑布,除此之外也宜用于砌乱石墙。著名的黄石叠山有上海豫园黄石假山、常熟燕园黄石假山、扬州个园黄石假山和苏州耦园黄石假山。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原为雍正年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故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0岁,前后共计六十多年,阅微草堂是纪晓岚给自己的居所起的雅号,在此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中写道“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偏东,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原阅微草堂的太湖石,后又被迁回中南海瀛台兔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