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黑子 编辑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上的临时现象,它们在可见光下呈现比周围区域黑暗的斑点。它们是由高密度的磁学活动抑制了对流的激烈活动造成的,在表面形成温度降低的区域。虽然它们的温度仍然大约有3000-4500K,但是与周围5,780K的物质对比之下,使它们清楚的显视为黑点,因为黑体的热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如果将黑子与周围的光球隔离开来,黑子会比一个电弧更为明亮。当它们在太阳表面横越移动时,会膨胀和收缩,直径可以达到80,000公里,因此在地球上不用望远镜也可以直接看见。
1
相关
约翰·鲁道夫·沃夫是瑞士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以研究太阳黑子而著名。
埃弗谢德效应由英国天文学家约翰·埃弗谢德于1909年发现,从太阳黑子的本影和半影间,有气体向二边水平辐射流。流速距出发点越运,速度越快,气体流的典型速度为1-4Km每秒,达到太阳黑子外边界处突然停止,这种现象称为埃弗谢德效应。此效应对太阳黑子的形成,稳定和动力过程都起重要作用;而且是太阳物理的基本问题之一。
冕环形成于太阳日冕低处的基础结构和过渡区,这些高耸且优雅的结构是太阳内部的磁通量直接被扭曲的结果。冕环的密度直接与太阳周期相关联,这也是冕环的足点经常可以看见太阳黑子的原因。向上涌升的磁通量将光球层的物质推开,露出底下较冷的电浆。在光球和太阳内部物质的对比之下,造成黑点,也就是 太阳黑子 的印象。
多伦多磁学和气象学观测站位于加拿大安大略多伦多的多伦多大学,是一个历史性的天文台。原有建筑于1840年建成,是爱德华·萨宾为确定地磁偏角波动成因开展的一次全世界范围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多伦多观测点的测量结果证实,太阳黑子对地磁场的影响会导致地磁偏角发生变化。1853年研究计划结束后,加拿大政府将观测站大幅扩张,将其作为该国主要气象站和此后50余年的官方计时器。此外,这座观测站还被视为加拿大天文学的诞生地。
道尔顿极小期 是大约从1790年至1830年的太阳黑子低潮,是依据英国气象学家约翰·道尔顿的名字命名的。像蒙德极小期和史波勒极小期一样,道尔顿极小期也与全球性的温度低于平均温度的时段相符合。例如,德国Oberlach气象站的纪录就有超过20年的温度低于2.0℃。低的太阳活动似乎与全球寒冷化有强烈的关联性。
大卫·法布里奇乌斯德国牧师、天文学家。他精于天文观测,发现过第一颗周期性变星,并和长子约翰内斯·法布里奇乌斯一起用望远镜确认了太阳黑子的存在,发现了太阳黑子在光球表面的移动,从而佐证了太阳的自转。
太阳极大期是在正常约11年的太阳周期中活动最活耀的时期。当太阳极大期时,会出现大量的太阳黑子,并且太阳的辐射会增加大约0.07% 。增强的太阳能量输出可能会影响一些地区的气候,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一些与区域气候模式的相关性。
威尔逊效应是以麦可法莱恩天文台工作的苏格兰天文学家威尔逊之名命名的。他在1769年注意到太阳黑子的形状,明显的受到太阳自转的影响,在边缘显得较为平坦。此一观测证明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的现象,此外,现在所谓的威尔逊效应是:本影和半影在形状上的改变,其实是本影在光球层上稍微凹陷在视觉上造成的透视效果。凹陷的程度很难正确的测量,估计大约是1,000公里。
冕环形成于太阳日冕低处的基础结构和过渡区,这些高耸且优雅的结构是太阳内部的磁通量直接被扭曲的结果。冕环的密度直接与太阳周期相关联,这也是冕环的足点经常可以看见太阳黑子的原因。向上涌升的磁通量将光球层的物质推开,露出底下较冷的电浆。在光球和太阳内部物质的对比之下,造成黑点,也就是 太阳黑子 的印象。
爱德华·沃尔特·蒙德,英格兰天文学家,最著名的学术贡献即是他在太阳黑子与太阳磁力周期上的研究中,标示出1645-1715年间的特殊性,而这个期间即是后来以他命名的蒙德极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