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汴坑溪 编辑
头汴坑溪位于台湾中部,属于乌溪水系,为大里溪支流,河长22.33公里,流域面积96.38平方公里,分布于台中市大里区东北端、太平区大部分地区及新社区西南端。主流上游名为北坑溪,其源流为茄苳寮溪,发源于新社区大横屏山山脉东侧,向南转西流经茄苳寮、抽藤坑,进入太平区境汇集另一支流后,改称为北坑溪,续向西流经北坑子、九层头,再转向南流经苦苓脚坑,至内城汇集东汴坑溪后,始称为头汴坑溪。本流向西北后转西南流经石壁子、头汴街仔、中平里,于大里区大突寮附近注入大里溪。
1
相关
大横屏山为横亘于台湾台中盆地东缘的山岭,山脊南北长达六公里以上。山顶位于台中市太平区与南投县国姓乡的交界,棱脊全为硬岩石,瘦如刀峰,为标准的单面山。海拔1,207米,名列台湾小百岳第45,是加里山山脉主脊大横屏山系的最高峰,以及太平区的第一高峰,山顶有补立的三角点1119号。大横屏山也是水流东溪、猴洞坑溪、东汴坑溪等河川的发源地,前两者注入乌溪上游的北港溪,后者注入头汴坑溪后,再注入乌溪上游的大里溪。
头汴坑溪水防道路为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整治头汴坑溪后兴建的水防道路,目前部分路段已提升到一般道路。大致呈南北向,东西路段分别北起东平路、光兴路,南接甲堤南路、草堤路;路段涵盖台中市太平区与大里区。两岸道路均设有行人自行车专用道。
三汀山,台湾日治时期旧称埤头山,是台湾台中市太平区圣和里的一座山,海拔484米,是圣和里最高点,也是台湾小百岳之一,有望高寮一称。山脊北连廍子坑山,两山构成乌溪支流廍子溪、头汴坑溪的分水岭。山顶附近有联勤总部设立的陆补145号三角点基石,日治时期曾还设有三角点基石,但柱石部分于日治后期遗失,仅剩底部的磐石留存。一旁建有观景台,视野良好,可向西俯瞰一江桥、头汴坑溪,以及远方的台中市区与大肚山。
头汴坑溪水防道路为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整治头汴坑溪后兴建的水防道路,目前部分路段已提升到一般道路。大致呈南北向,东西路段分别北起东平路、光兴路,南接甲堤南路、草堤路;路段涵盖台中市太平区与大里区。两岸道路均设有行人自行车专用道。
头汴坑溪水防道路为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整治头汴坑溪后兴建的水防道路,目前部分路段已提升到一般道路。大致呈南北向,东西路段分别北起东平路、光兴路,南接甲堤南路、草堤路;路段涵盖台中市太平区与大里区。两岸道路均设有行人自行车专用道。
长亿是台湾台中市太平区所辖的村,以1980年代长亿集团在当时台中县太平区所造镇的“台中小镇”而闻名。2003年后,行政区是长亿路与太平路以南、头汴坑溪堤防道路以北、第二公墓以东所围成的区域,面积0.9103平方公里、7433人。与太平里、永成里、平安里相邻,以及与光隆里、德隆里隔头汴坑溪相邻。
头汴坑溪水防道路为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整治头汴坑溪后兴建的水防道路,目前部分路段已提升到一般道路。大致呈南北向,东西路段分别北起东平路、光兴路,南接甲堤南路、草堤路;路段涵盖台中市太平区与大里区。两岸道路均设有行人自行车专用道。
头汴坑溪水防道路为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整治头汴坑溪后兴建的水防道路,目前部分路段已提升到一般道路。大致呈南北向,东西路段分别北起东平路、光兴路,南接甲堤南路、草堤路;路段涵盖台中市太平区与大里区。两岸道路均设有行人自行车专用道。
头汴坑溪水防道路为经济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 整治头汴坑溪后兴建的水防道路,目前部分路段已提升到一般道路。大致呈南北向,东西路段分别北起东平路、光兴路,南接甲堤南路、草堤路;路段涵盖台中市太平区与大里区。两岸道路均设有行人自行车专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