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编辑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指的是奥地利历史中,自1919年奥匈帝国崩溃后的短命政权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结束起至1938年德奥合并之间的时期。当时的特征是左右两派的暴力冲突。《奥地利宪法》在1920年生效。
7
相关
维也纳工人之歌》是一首奥地利歌曲,写于1927年的七月起义期间。它由散文家兼诗人弗里茨·布吕格尔作词,塞缪尔·波克拉斯为其选择了配曲。
这首歌在1929在维也纳的第二届国际工人青年日上首次演出。在奥地利第一共和国于1934年奥地利内战期间反对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政权的运动中广泛传播,这个德语版本后来被译为土耳其语,歌名为《https://en.wikisource.org/wiki/tr:Avusturya İşçi Marşı|wikisource:tr:Avusturya İşçi Marşı》。
德意志奥地利,美妙的国度》,是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与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在1920-1929年所使用的国歌。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卡尔·伦纳,曲作者是威尔海姆·金茨尔。1929年,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国歌改为《永久的祝福》。
奥地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上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流派,奥匈帝国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成员维克多·阿德勒、奥托·鲍威尔、卡尔·伦纳、马克斯·阿德勒和鲁道夫·希法亭领导。其内容包含了民族和民族主义理论,试图在帝国的背景下将社会主义与之调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还在更普遍的层面上尝试将社会民主主义与革命社会主义进行融合,认为在维持民族自治的条件下可以更为有机地实现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这与国际主义观点和欧洲其他地方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中流行的先锋队理论形成对照。
奥地利联邦国是1934年至1938年间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的延续,当时是由法西斯主义的祖国阵线所领导的一党制国家。德语Ständestaat概念是从Stände的概念派生而来的,它是由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和库尔特·许士尼格等主要政权政治家提倡的。该国的威权政府基于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和保守的天主教的混合而成。
威廉·米克拉斯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总统。奥地利基督社会党党员。曾任帝国议会议员。
迈克尔·海尼施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他是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不属于任何政党。
弗朗茨·梅滕斯是波兰-奥地利裔的数学家。生在普鲁士的大波兰地区希罗达,在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维也纳过世。
卡尔·塞茨奥地利第一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博戈柳布·耶夫蒂奇,南斯拉夫王国外交官、政治家。耶夫蒂奇曾于1920年代历任南斯拉夫驻阿尔巴尼亚王国、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等国公使。他作为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的亲信顾问在1932年7月2日被晋升为南斯拉夫外交大臣,国王在马赛遇刺身亡后,他于1934年12月22日被摄政保罗亲王任命为南斯拉夫总理,直至1935年6月24日。耶夫蒂奇在二战期间因德军入侵南斯拉夫而被迫随同政府流亡,他于1960年6月7日在巴黎去世,享年73岁。
在奥地利政治中,总理府是指由奥地利总理领导的中央政府。自1918年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成立以来,总理府大楼也一直是奥地利内阁会议的举办场地。1814年到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在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主持下在这里举行。总理府大楼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鲍尔豪斯广场,它与霍夫堡皇宫相对。就像唐宁街、奥赛堤岸和以前的威廉大街一样,鲍尔豪斯广场已经成为奥地利政府权力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