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海百合是一类已灭绝的棘皮动物,生存于奥陶纪早期至志留纪早期。萼板排列略作两侧对称,有2到4个似海百合的腕,具有侧羽枝。种类不多,目前已知约有15属。
海林檎是已灭绝的一类棘皮动物,是棘皮动物中骨骼组织最简单的一纲。形状为球形,与苹果类似,故名。它们和海百合有惊人的相似处,都是利用茎节附着在基底上,有一个由许多不同骨板组成的膨胀壳。具有萼和腕,萼部骨板多达13至200块,萼板上具有板孔,沟孔系统复杂。海林檎没有真正的肢,因此它们利用短小没有分叉被称为鳃的支臂从水中滤取食物。此外,它们的骨板上有独特的孔结构,用来呼吸。海林檎纲约有100属左右,多生活在奥陶纪和志留纪,于泥盆纪晚期绝迹。
几丁石又称胞石,旧称几丁类、几丁虫。是一类具有几丁质外壁的海洋微体化石。几丁石依据外观可以分成两类,即口盖样式简单且颈部不明显的口盖目和口盖较复杂且颈部分明的前体目。几丁石的大小约为50到2000微米,生存于奥陶纪至泥盆纪世界各大陆。最早由德国微体古生物学家埃森纳克发现于德国北部的冰川漂砾中。目前这类化石分类不明,由于几丁石往往以链状或团形出现,多数认为是多毛纲或腹足纲动物的卵,也有人认为是某种单细胞植物。
外肛动物门是动物的一个门,其下的物种通称苔藓虫。外肛动物过去常与内肛动物合称为苔藓动物门,目前所称的苔藓动物已专指外肛动物。目前生存的种类有约6000种。自奥陶纪生存至现代,约有15000个化石种。
恐虾纲是节肢动物门下的一个基群化石类群,旧时也被归为叶足动物门。此类动物均为海生,于寒武纪时最为繁盛,偶有奥陶纪的记录,还有一类名为申德汉斯虾的成员生活在泥盆纪中早期。恐虾纲的学名“Dinocaridida”源自古希腊文“”+“”,意指其某些成员为当时最大的捕食者。
剑尾目是节肢动物门肢口纲的一目,也是肢口纲现存的唯一一个目,由于整个类群最早出现的时间可回溯至奥陶纪,被誉为活化石。
奔宁山脉断裂带是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的断裂带。它形成于奔宁山脉的西南边界上,位于坎布里亚郡。它是于二叠纪形成,为正断层,具有半地堑形状,盆地边界是伊甸谷 。它连接到凹陷断层的东南端。奥陶纪和志留纪时代露出地面的岩石堆积在断层两岸,形成克罗斯山。
地形地层学是一种融合应用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来建立地层单元的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波罗的海局部地区奥陶纪年代的沉积岩。在地形地层学中,单元年龄是通过化石来界定的,而范围则根据岩石类型来确定。这种概念在爱沙尼亚奥陶纪岩石中比瑞典更有效,这是因为在爱沙尼亚奥陶纪岩石露头中,生物地层的变化通常与岩石地层的变化相匹配。在瑞典,由于岩性变化不大,地形地层单元主要依据于生物地层,这使得地形地层学产生了问题,因为单元是以岩性命名的。
外肛动物门是动物的一个门,其下的物种通称苔藓虫。外肛动物过去常与内肛动物合称为苔藓动物门,目前所称的苔藓动物已专指外肛动物。目前生存的种类有约6000种。自奥陶纪生存至现代,约有15000个化石种。
弗洛期是奥陶纪的第二个阶段,年代大约位于477.7–470百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