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编辑
《孝经》是儒家讲授孝道的书,全书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经中篇幅最短,但依然为一本独立的经书。可见儒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视之神圣,故孝经在古代亦常获赋予宗教意味,而用于祈祷,驱邪,治病等。
1
相关
李鍌,字爽秋,福建省福州人,中华民国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教师。曾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生平致力于整理国字及推广儒学文化,著有《昭明文选通假字考》、《孝经疏证》、《修定重编国语辞典》、《异体字字典》和《闽南语字汇》等。2010年获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发教育文化专业奖章。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附春秋》、《公羊传》、《穀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和《孟子》。“十三经”的整体性概念成熟于明朝,以万历十二年明神宗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为完全确立的标志;是从汉武帝确立五经博士开始,学术潮流与政治权力不断调整儒家经书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经书的最近一次结集。
李至幼年是孤儿,被内臣李知审收为养子。沉静好学,能写文章。长大后,师事徐铉,善为诗文,辞华典雅。太平兴国初年举进士,初任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擢升为著作郎、直史馆。宋太宗征伐北汉太原府,命他督率泽州、潞州诸州粮草。官至右补阙、知制诰。太平兴国八年,转任比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雍熙元年,加给事中。朝议北伐契丹,李至上疏劝谏宋太宗慎重从事。太宗不听,举行雍熙北伐,雍熙三年,李至以目疾求解执政。秘阁建成后,李至奉命兼秘书监,总秘阁书籍。请购亡佚书籍,并请刊刻《二传》、《二礼》、《孝经》、《论语》七经。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又推荐吴淑等勘正伪谬,与李沆一同裁处。至道元年兼太子宾客,授吏部尚书。宋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当时夏州李继迁叛乱,他主张灵州当弃,应当互市,安抚西夏。咸平元年,再以目疾求解去参知政事职务,于是授为武信军节度使。咸平三年,改知河南府。咸平四年,李至卒,赠侍中。李至哲学上倾向于老庄,提倡守静,守柔和知止求退。
在儒家、中国佛教和道教伦理观念中,孝是尊重父母、长辈和祖先的美德。 《孝经》在历史上一直是儒家“孝道”概念的权威来源;这本书据称是儒家重要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学生曾子之间的对话,讲述了如何利用孝道的原则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孝道是五伦的核心概念之一。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附春秋》、《公羊传》、《穀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和《孟子》。“十三经”的整体性概念成熟于明朝,以万历十二年明神宗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为完全确立的标志;是从汉武帝确立五经博士开始,学术潮流与政治权力不断调整儒家经书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经书的最近一次结集。
在儒家、中国佛教和道教伦理观念中,孝是尊重父母、长辈和祖先的美德。 《孝经》在历史上一直是儒家“孝道”概念的权威来源;这本书据称是儒家重要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学生曾子之间的对话,讲述了如何利用孝道的原则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孝道是五伦的核心概念之一。
斯坦尼斯拉夫·罗伯特·库切拉,波兰人,苏联及俄罗斯汉学家。俄罗斯考古学会会员、欧洲汉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和考古学。《孝经》、《周礼》的俄文译者。
大德十一年元武宗即位,把《孝经》翻译为蒙古文进呈给武宗,下诏刻板模印,赐给诸王大臣。不久升任中书省右丞,掌管诸王、驸马事务。他和中书省平章政事阿沙不花等人反对阔儿伯牙里所建议的改用银钞、铜钱。至大四年,元武宗驾崩,元仁宗即位,出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
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书的合称,是儒学的核心文献,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附春秋》、《公羊传》、《穀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和《孟子》。“十三经”的整体性概念成熟于明朝,以万历十二年明神宗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为完全确立的标志;是从汉武帝确立五经博士开始,学术潮流与政治权力不断调整儒家经书名目的共同成果,是儒家经书的最近一次结集。
在儒家、中国佛教和道教伦理观念中,孝是尊重父母、长辈和祖先的美德。 《孝经》在历史上一直是儒家“孝道”概念的权威来源;这本书据称是儒家重要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学生曾子之间的对话,讲述了如何利用孝道的原则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孝道是五伦的核心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