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变态 编辑
全变态或完全变态,又称间接变态,是昆虫发育的一种类型,指有翅昆虫内生翅类,在生物生命周期中经历的幼虫和成虫四个不同虫态的“四阶变态”发育过程。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跳蚤,为属于长翅目蚤下目的完全变态类昆虫。是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外寄生性昆虫,寄主包括哺乳动物和鸟。具刺吸式口器,以寄主血液为食;体型小,无翅,体坚硬,两侧扁平,触角粗短。腹部宽大,共分9节。后腿发达、粗壮,善跳跃。会结茧。幼虫无足呈圆柱形,取食成虫排泄物为食,具咀嚼式口器。
若虫是对渐进变态类昆虫的幼期称呼。不完全变态昆虫和完全变态昆虫的最大差别在于没有经历蛹期。也就是说,不完全变态昆虫只有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而若虫则对应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
蝴蝶是一类常于日间飞行的昆虫纲,生物分类学中属于鳞翅目中名为凤蝶总科的一个总科级演化支。其下共有7个科,包含了大约18,800种 。如同其他昆虫,蝴蝶也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分节的甲壳素,成虫身体也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长有两对翅膀,翅膀上各式各样的色彩和斑纹是由翅膀上的鳞片组成。蝴蝶是完全变态昆虫,其一生包括卵、幼虫、蛹与成虫四个阶段。世上体型最大的蝴蝶为亚历山大鸟翼凤蝶,展翅宽宽达280毫米,体型最小的蝴蝶是褐小灰蝶,只有16毫米。
泥圆翅锹形虫是红圆翅锹形虫的亚种,大多为黑色翅鞘个体,少数有与红圆翅颜色相近的个体。本种跟一般锹形虫一样,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本种也有着圆翅锹形虫当中一定要俱备的圆滑翅鞘。在1994年被《世界锹形虫大图鉴》的两位作者定位为台湾特有种特有种。本种在台湾新竹县观雾地区容易发现橙色个体,与红圆翅锹形虫的外观十分相近,容易使人混淆。本种体型雄虫约23~43毫米,雌虫则是约27~37毫米,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在山区横贯公路的路面上十分常见。
鳞翅目,又名蝶蛾目、螟蛉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包括各种蝴蝶和蛾。鳞翅目昆虫是完全变态生物。成虫有两对翅膀,上面覆满鳞粉,口器则呈吸管状。中国古代统称鳞翅目昆虫为螟蛉。鳞翅目有46个总科、126个科及近16万个已被描述的物种,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占到了全部已描述物种中的10%以上。鳞翅目是世界上最广泛分布和最广为人知的昆虫目之一。鳞翅目昆虫的身体结构展现出了许多变化,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传播。最新的研究表明,鳞翅目的实际物种数量可能比先前预计的要更多,与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并为物种数量最丰富的目。
红圆翅锹形虫,因拥有着如小提琴般的光泽,少数有黑色个体,是完全变态的昆虫,本种也有着圆翅锹形虫当中一定要俱备的圆滑翅鞘。本种早期在泰国、中国均有发现到近源种,如今已定位为台湾特有种。本种在台湾中北部地区容易发现黑色个体,与其亚种泥圆翅锹形虫的外观十分相近,容易使人混淆。本种体型雄虫约29~54毫米,雌虫则是约28~42毫米,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在山区横贯公路的路面上十分常见。
蝴蝶是一类常于日间飞行的昆虫纲,生物分类学中属于鳞翅目中名为凤蝶总科的一个总科级演化支。其下共有7个科,包含了大约18,800种 。如同其他昆虫,蝴蝶也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分节的甲壳素,成虫身体也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长有两对翅膀,翅膀上各式各样的色彩和斑纹是由翅膀上的鳞片组成。蝴蝶是完全变态昆虫,其一生包括卵、幼虫、蛹与成虫四个阶段。世上体型最大的蝴蝶为亚历山大鸟翼凤蝶,展翅宽宽达280毫米,体型最小的蝴蝶是褐小灰蝶,只有16毫米。
鳞翅目,又名蝶蛾目、螟蛉目,是昆虫纲中第二大的目,包括各种蝴蝶和蛾。鳞翅目昆虫是完全变态生物。成虫有两对翅膀,上面覆满鳞粉,口器则呈吸管状。中国古代统称鳞翅目昆虫为螟蛉。鳞翅目有46个总科、126个科及近16万个已被描述的物种,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占到了全部已描述物种中的10%以上。鳞翅目是世界上最广泛分布和最广为人知的昆虫目之一。鳞翅目昆虫的身体结构展现出了许多变化,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传播。最新的研究表明,鳞翅目的实际物种数量可能比先前预计的要更多,与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并为物种数量最丰富的目。
红虫是一种摇蚊科昆虫的幼虫,俗称“红筋虫”。摇蚊科属双翅目,同属双翅目的昆虫包括家蝇及蚊子。这类昆虫属完全变态的昆虫,其生命周期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部分。摇蚊幼虫大多是水栖的。由于其血液中含有血红素,所以全身呈红色,不过也有些品种呈绿色或黄色。
成虫盘完全变态的昆虫幼体中一部分组织,将在蛹时变为成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幼体中,这些盘状组织将会变为昆虫翅膀、腿、触角或成体的其它部分。最先被扬·斯瓦默丹发现并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