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制是台湾所采用的度量衡制度。在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多次颁布度量衡相关法规,逐步以日本的尺贯法统一台湾的度量衡制度。故部分台制度量衡单位的数值与日制相同,如现今惯用的“台斤”、“台尺”。另外也有部分单位是延续自其他时期,如源自于荷治时期的面积单位“甲”。大正十三年,台湾总督府试图推动公制度量衡,但不成功。
丹大山,为台湾中央山脉知名高山,海拔3,325米,设有森林三角点主武,台湾百岳排名第49,位于南投县信义乡双龙村与花莲县万荣乡明利村、卓溪乡仑山村之间。丹大山位于中央山脉南段主脊走向由往南转向西的转折点,地处偏远,与屏风山、剑山等山峰并列台湾百岳。台湾日治时期只粗略测量过高度,1911年测绘的《蕃地地形图》〈郡大社〉标注丹大山11124尺贯法,台湾战后时期还是众说纷纭,各版的《联勤版》及1999年以前的《经建版》地形图均未标示丹大山的标高,3,325米是1992年由中华民国内政部认定。丹大山北邻大石公山、小石公山,西邻内岭尔山、义西请马至山,为中央山脉大纵走丹大东郡横断6座百岳之一。
间是日本尺贯法长度单位,一间大概相当于6尺。一间的长度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通常略短于2米。现在的标准是1⁄11米。虽然大多数尺贯法单位被米制所取代,但间这个长度单位在日本建筑中依旧常见。
台湾总督府度量衡所是台湾日治时期负责制造、修理度量衡的机关,以标准化全台的度量衡器;其设立于1921年,位于台北市文武町,并设有台南分室。度量衡所原隶属台湾总督府殖产局,在1942年改隶专卖局,将度量衡器贩卖纳入官营。另外,台湾的度量衡标准在1905年全面统一为“尺贯法”,并在1924年引进公制;当局亦计划能逐步全面改用公制,然而全面改用公制并不容易,台湾目前仍有使用尺贯制,而日本则在二战后1966年全面改用公制。
台制是台湾所采用的度量衡制度。在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多次颁布度量衡相关法规,逐步以日本的尺贯法统一台湾的度量衡制度。故部分台制度量衡单位的数值与日制相同,如现今惯用的“台斤”、“台尺”。另外也有部分单位是延续自其他时期,如源自于荷治时期的面积单位“甲”。大正十三年,台湾总督府试图推动公制度量衡,但不成功。
台制是台湾所采用的度量衡制度。在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多次颁布度量衡相关法规,逐步以日本的尺贯法统一台湾的度量衡制度。故部分台制度量衡单位的数值与日制相同,如现今惯用的“台斤”、“台尺”。另外也有部分单位是延续自其他时期,如源自于荷治时期的面积单位“甲”。大正十三年,台湾总督府试图推动公制度量衡,但不成功。
台制是台湾所采用的度量衡制度。在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多次颁布度量衡相关法规,逐步以日本的尺贯法统一台湾的度量衡制度。故部分台制度量衡单位的数值与日制相同,如现今惯用的“台斤”、“台尺”。另外也有部分单位是延续自其他时期,如源自于荷治时期的面积单位“甲”。大正十三年,台湾总督府试图推动公制度量衡,但不成功。
台制是台湾所采用的度量衡制度。在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多次颁布度量衡相关法规,逐步以日本的尺贯法统一台湾的度量衡制度。故部分台制度量衡单位的数值与日制相同,如现今惯用的“台斤”、“台尺”。另外也有部分单位是延续自其他时期,如源自于荷治时期的面积单位“甲”。大正十三年,台湾总督府试图推动公制度量衡,但不成功。
丈及仞,为东亚尺贯法长度单位。
反是日本尺贯法的面积单位。具体而言有用于丈量土地面积的反和丈量布匹大小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