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建设委员会 编辑
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是香港政府早期的公共房屋机构,于1954年4月成立。委员会的职责是为当时的“白领阶级中的低薪者”,例如教师记者公务员以及文员等人士,提供一些水准较高而租金较低廉的单位。委员会于1973年3月解散,由新成立的香港房屋委员会取代。
2
相关
徙置区是香港早期的出租香港公共房屋,于1954年至1975年间兴建,主要分布于较早开发的香港新市镇,由徙置事务处管理。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制成为香港房屋委员会;徙置区与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统称“香港公共屋邨”:徙置区称为“乙类屋邨”、屋建会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则称为“甲类屋邨”。现时,第一至六型大厦除石硖尾邨第41座及石篱邨第10和11座,均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厦亦已有部分开始重建。
富山邨是香港的一个香港公共屋邨,位于九龙斧山丰盛街2号 ,名称从“斧山”雅化而来,占地逾2.16公顷。屋邨的前身部分是1960年代初搬迁的牛房和1975年清拆的染厂。该邨项目编号为UR02及WT04,富仁楼、富信楼及富礼楼采用前屋宇建设委员会标准规格设计,而富晖楼则采用非标准设计大厦设计、由房屋署总建筑师进行总体设计,细部设计则委托周林建筑师有限公司作详细设计,由瑞安建业承建,而整个富山邨则由领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物业管理。富山邨邻近蒲岗村道钻石山火葬场,截至2021年6月30日,约有2300户﹐人口有5800人。
富山邨是香港的一个香港公共屋邨,位于九龙斧山丰盛街2号 ,名称从“斧山”雅化而来,占地逾2.16公顷。屋邨的前身部分是1960年代初搬迁的牛房和1975年清拆的染厂。该邨项目编号为UR02及WT04,富仁楼、富信楼及富礼楼采用前屋宇建设委员会标准规格设计,而富晖楼则采用非标准设计大厦设计、由房屋署总建筑师进行总体设计,细部设计则委托周林建筑师有限公司作详细设计,由瑞安建业承建,而整个富山邨则由领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物业管理。富山邨邻近蒲岗村道钻石山火葬场,截至2021年6月30日,约有2300户﹐人口有5800人。
电照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位于香港港岛北角。1958年,政府屋宇建设委员会于该处兴建北角邨东风车楼A、B及C座。 附近建筑包括港运城、健威花园、启基学校(港岛)及香港海关总部大楼。而英皇道游乐场原址前身是北角战俘营的一部分。
徙置区是香港早期的出租香港公共房屋,于1954年至1975年间兴建,主要分布于较早开发的香港新市镇,由徙置事务处管理。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制成为香港房屋委员会;徙置区与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统称“香港公共屋邨”:徙置区称为“乙类屋邨”、屋建会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则称为“甲类屋邨”。现时,第一至六型大厦除石硖尾邨第41座及石篱邨第10和11座,均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厦亦已有部分开始重建。
徙置区是香港早期的出租香港公共房屋,于1954年至1975年间兴建,主要分布于较早开发的香港新市镇,由徙置事务处管理。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制成为香港房屋委员会;徙置区与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统称“香港公共屋邨”:徙置区称为“乙类屋邨”、屋建会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则称为“甲类屋邨”。现时,第一至六型大厦除石硖尾邨第41座及石篱邨第10和11座,均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厦亦已有部分开始重建。
徙置区是香港早期的出租香港公共房屋,于1954年至1975年间兴建,主要分布于较早开发的香港新市镇,由徙置事务处管理。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制成为香港房屋委员会;徙置区与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统称“香港公共屋邨”:徙置区称为“乙类屋邨”、屋建会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则称为“甲类屋邨”。现时,第一至六型大厦除石硖尾邨第41座及石篱邨第10和11座,均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厦亦已有部分开始重建。
和乐邨是香港的一个香港公共屋邨,位于香港观塘区月华街60号,占地逾2.9987公顷,邻近翠屏邨及裕民坊,是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10个“廉租屋邨”其中一个,亦是观塘区内第二早落成及目前最老的香港公共屋邨,仅次于观塘花园大厦的1958年。
和乐邨是香港的一个香港公共屋邨,位于香港观塘区月华街60号,占地逾2.9987公顷,邻近翠屏邨及裕民坊,是屋宇建设委员会兴建的10个“廉租屋邨”其中一个,亦是观塘区内第二早落成及目前最老的香港公共屋邨,仅次于观塘花园大厦的1958年。
徙置区是香港早期的出租香港公共房屋,于1954年至1975年间兴建,主要分布于较早开发的香港新市镇,由徙置事务处管理。1973年,屋宇建设委员会改制成为香港房屋委员会;徙置区与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统称“香港公共屋邨”:徙置区称为“乙类屋邨”、屋建会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则称为“甲类屋邨”。现时,第一至六型大厦除石硖尾邨第41座及石篱邨第10和11座,均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厦亦已有部分开始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