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话 编辑
岷江话,又称为岷赤小片,是西蜀片方言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岷江流域及云南东北部金沙江川江两岸与其支流流域如黔北赤水河流域,綦江流域和乌江流域。同时在四川盆地中部川北地区分布有一个由西充盐亭射洪剑阁、南部、苍溪嘉陵区等区县组成的方言岛。岷江话也被部分学者称为南路话。岷江话的主要特征是入声保留,独立成调,大多拥有一套仅用于入声字的紧元音韵母。岷江话中较为保守的方言除了入声保留外,还具有区分平翘,区分尖团音,见系细音字不腭化,保留微母,咸山摄区分合口一二等和开口二三等字等特征,是四川境内迄今所见最古老的汉语方言。
2
相关
灌赤片,是《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分区法中汉语西南官话的一个分区,将中国四川、重庆和云南三省市所有入声不派入阳平的方言笼统划为一区。其下又分为岷江话、仁富小片、雅棉小片、丽川四小片。其中分布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岷江、仁富、雅棉三小片源自巴蜀语,与成渝话在词汇、音韵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都属于四川话的分支。而分布于滇西北的丽川小片则与其它三小片有不同源流,差异巨大。有学者认为,仁富、雅棉两小片是由岷江小片发展而成。由于岷江小片部分地区入声调值与阴平或去声相近,其入声发生归派后便形成了仁富与雅棉小片。
金仙话,又称金仙腔或白金话,是中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金仙镇及附近地区使用的语言,位于四川话中保留入声的岷江话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方言岛之中。剑阁南部金仙一带方言在剑阁县方言中最为特殊,声韵上拥有保留入声,区分平翘、区分尖团、保留微母、中古咸山摄两分等特征,也拥有大量独特词汇,不仅与剑阁县城方言有较大不同,而且也是迄今所见四川境内最为古老的汉语方言之一,保存了岷江方言较早期的层次,可能是蜀语的后裔。金仙一带方言较为多样,不同村落方言仍有差异,不同资料记音都有所不同,以下除特别指出外,以《剑阁县金仙镇方言音系》为主。“金仙腔”被列入了剑阁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蛴蟆节是在四川省川北地区流传的一种民俗活动,流行区域主要是川北岷江话方言岛的南充市嘉陵区南充西路话区、西充县、南部县、蓬溪县、顺庆区等地。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四晚间举行,因此又称“十四节”。主要包括“蛴蟆灯笼”游行、放河灯等内容。“蛴蟆”在四川话中是无尾目的意思。
摇铃话是中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摇铃乡当地使用的语言,位于四川话中保留入声的岷江话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方言岛之中。摇铃话及临近金仙话在剑阁县方言中最为特殊,拥有保留入声,区分平翘、区分尖团、微母独立、中古咸山摄两分等特征,不仅与剑阁县城方言有较大不同,而且也是迄今所见四川境内最为古老的汉语方言之一。
南充西路话,又称为西路口音,是中国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部龙蟠镇、桃园乡、三会镇、积善乡、七宝寺镇、集凤镇、龙泉镇等乡镇一带使用的语言,位于四川话中保留入声的岷江话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方言岛之中。该方言岛受四川明清移民运动影响相对较小,是较早期四川方言的存留,与南充话有较大差异。与成都话、南充城区话相比,南充西路话声韵上拥有保留入声、中古咸山摄区分一二等字、拥有翘舌声母等特征。南充西路方言大致可分为龙蟠、金宝、双桂三个片区,各乡镇之间语音仍有差别。
西充话,是中国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一带使用的语言,位于四川话中保留入声的岷江话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方言岛之中。该方言岛受四川明清移民运动影响相对较小,是较早期四川方言的存留。西充话声韵上拥有保留入声、拥有一套翘舌声母、遇摄读iu、二儿等字读ə等特征。同时西充话韵母拥有较为系统的文白异读。西充话也拥有大量独特词汇。西充方言大致可分为义兴、祥龙、罐垭三个片区,各乡镇之间语音仍有差别。
苍溪话,是中国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使用的四川方言。苍溪县语言情况较为复杂,不同乡镇音系差异很大。苍溪县以县城陵江镇为代表的部分乡镇入声派入阳平,属于川黔片方言。而以唤马镇为代表的部分乡镇位于入声保留的岷江话在川北的方言岛之中。唤马话在音韵上拥有保留入声,区分平翘、区分尖团、见系细音字不腭化、遇摄读yu、入声字存在系统文白异读等特征。唤马话是当代四川方言中声母系统与明代《蜀语》一书的记载最为接近的方言之一。
綦江话是指居住在綦江及周边地区内本地人所使用的方言,归属于西南官话西蜀片岷江话。。綦江话保留入声调,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个声调。泥母三等与来母字三等严格对立。但平翘已合流,入声无阴阳之分中古全浊,次浊,次清,全清入声调均为入声然现时点入声调已舒化,为33中平调。
眉山话,是中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所使用的方言,是四川话中保留入声的岷江话的代表性方言之一。地级眉山市境内方言较为多样,除东坡区外、彭山区、青神县、丹棱县、洪雅县也使用岷江话,但与东坡区仍有差异。而仁寿县则使用属于江贡小片的仁寿方言,与东坡区差异较大。
桐梓话是指居住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及周边地区内本地人所使用的方言,归属于西南官话西蜀片岷江话。与遵义市区方言大致相同,但古入声独立成调,不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