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 编辑
川剧,又称川戏,中国西南地区戏曲曲艺之一,形成于清朝中期乾隆年间,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及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的部分地区。川剧有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等五种声腔,而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在于特别高的高腔。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是变脸,为人们所熟知。川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2
相关
陈书舫,原名书芳,河北辛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川剧学校校长。
成都话是指居住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城区内的成都本地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广义的来说,成都话也可以指成都市所辖各区县所有成都本地人所使用的语言。成都是四川省省会,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因而成都话对周边地区语言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西南官话和四川话的代表性方言之一,也是川剧中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派的标准音。
金玉奴》,原名《鸿鸾禧》,又名《棒打薄情郎》、《豆汁记》,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豫剧、川剧、徽剧、滇剧均有此剧。取自明代小说《古今小说》的第二十七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打金枝,又称《汾阳富贵》、《福寿山》、《百寿图》、《醉打金枝》,该剧全名为《满床笏》,是晋剧著名传统作品,后来更成了徽剧、汉剧、川剧、湘剧、婺剧、滇剧、桂剧、粤剧、同州梆子、秦腔、豫剧、河北梆子、越剧、评剧、京剧的剧目。。
彭登怀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县,是中国的川剧变脸大师,现为四川省川剧学校表演系讲师。1994年底从内江市文化艺术进修学校调入省川剧学校,1993年开始学习变脸。曾创下25秒内变完14张脸谱的世界纪录,于2000年收刘德华为徒弟。
宇宙锋是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有京剧、豫剧、汉剧、越剧等多种表现方式,另外徽剧、秦腔、河北梆子、川剧等剧种均有此剧目,也有改编成新现代剧的多种形式。
变脸是一种源自于中国川剧的艺术。它不像其他戏剧表演,演员的化妆必须重新在后台换妆或换上另外的服饰或以布幕隔开,才能再出场表演;“变脸”最神奇之处,在于短时间内变出多款面谱。川剧的演员运用“变脸”绝活,能不换场就变出五种脸相,不管喜、怒、哀、乐、或是惊讶、忧伤都可以在一刹那间变化出来,使得演员能够将剧中人物的内心起伏,借由脸相的转变,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如果加上换场,川剧演员更可以再增加七到十个脸相来,增加戏剧的张力和震撼性。最知名的川剧变脸大师是彭登怀。
《杨延辉探母》又名《探母回令》、《四盘山》、《北天门》、《探母》,是知名的京剧剧目。另外湘剧有《四郎回国》、《四盘山》,汉剧有《双回国》,川剧有《盗令斩辉》,河北梆子有《探母别家》,赣剧有《回国图》,滇剧有《四盘山》,秦腔、同州梆子、晋剧等,都有此剧目。
袁玉堃,原名彭预升,男,四川成都人,中国川剧表演艺术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张巧凤,女,四川璧山人,中国川剧表演艺术家,四川省川剧院演员,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