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简称巴里坤县,又名镇西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东邻伊吾县,南邻伊州区,西邻木垒县,面积36947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主要有哈萨克、汉、蒙古等民族。巴里坤县因巴里坤湖而得名,即“虎湖”之意。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简称巴里坤县,又名镇西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东邻伊吾县,南邻伊州区,西邻木垒县,面积36947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主要有哈萨克、汉、蒙古等民族。巴里坤县因巴里坤湖而得名,即“虎湖”之意。
柳条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北部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部,是巴里坤湖主要的入湖河流,发源于伊州区白石头乡西南巴里坤山白石头风景区,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口门子村出山口,于白石头乡东北约4千米处转西北流,经鸣沙山后进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经巴里坤县松树塘、柳条河水库、奎苏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团结水库、二渠水库等地,于大河镇以南约3.7千米处转西流,最后注入巴里坤湖。河流全长约108千米,总集水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
蒲类,西域古国。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曾是匈奴右部地,后来属于姑师。汉宣帝神爵二年,汉破姑师,分为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蒲类前国三百二十五户,二千三十二口,胜兵七百九十九人。蒲类后国百户,1070口,胜兵三百三十四人,东汉仅存蒲类前国,汉末至隋朝,先后被鲜卑、突厥所占。人口2000余,兼营农牧,出产好马,制作弓矢。住在蒲类的移支人,专务游牧,勇猛善战。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简称巴里坤县,又名镇西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东邻伊吾县,南邻伊州区,西邻木垒县,面积36947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主要有哈萨克、汉、蒙古等民族。巴里坤县因巴里坤湖而得名,即“虎湖”之意。
蒲类,西域古国。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曾是匈奴右部地,后来属于姑师。汉宣帝神爵二年,汉破姑师,分为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蒲类前国三百二十五户,二千三十二口,胜兵七百九十九人。蒲类后国百户,1070口,胜兵三百三十四人,东汉仅存蒲类前国,汉末至隋朝,先后被鲜卑、突厥所占。人口2000余,兼营农牧,出产好马,制作弓矢。住在蒲类的移支人,专务游牧,勇猛善战。
蒲类,西域古国。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附近。曾是匈奴右部地,后来属于姑师。汉宣帝神爵二年,汉破姑师,分为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蒲类前国三百二十五户,二千三十二口,胜兵七百九十九人。蒲类后国百户,1070口,胜兵三百三十四人,东汉仅存蒲类前国,汉末至隋朝,先后被鲜卑、突厥所占。人口2000余,兼营农牧,出产好马,制作弓矢。住在蒲类的移支人,专务游牧,勇猛善战。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简称巴里坤县,又名镇西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东邻伊吾县,南邻伊州区,西邻木垒县,面积36947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人,主要有哈萨克、汉、蒙古等民族。巴里坤县因巴里坤湖而得名,即“虎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