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特龙 编辑
异特龙是大型两足兽脚类恐龙的一个,生存于大约1.55至1.4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启莫里阶至提通阶。大部分异特龙残骸产自北美莫里逊组,其余化石产自葡萄牙
1
相关
异特龙超科又译跃龙超科,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超科或是演化支,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龙科、鲨齿龙科、新猎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异特龙超科拥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大型眼眶、手部拥有三个手指、以及头部上的角状物与隆起物。异特龙超科之中,最著名也最为大众所知的物种为北美洲的异特龙
圆顶龙属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是种四足的植食性恐龙。它们是北美洲最常见的大型蜥脚类恐龙,但成体只有约18米长,体重18公吨。它们生活于侏罗纪时期,距今约1亿5500万-1亿4500万年前。一个发现于犹他州恐龙国家保护区的圆顶龙骨盆,曾发现异特龙的齿痕。
原角鼻龙科是兽脚亚目的一科,属于暴龙超科演化支。在2010年,奥利佛·劳赫等人发表原角鼻龙的最新演化关系研究。他们发现原角鼻龙属于虚骨龙类的暴龙超科,它们的最近亲是中国的五彩冠龙。劳赫等人将原角鼻龙科的范围定义为:兽脚亚目之中,所有亲缘关系较接近于原角鼻龙,而离暴龙、异特龙、美颌龙、虚骨龙、似鸟龙、或恐爪龙较远的所有物种。
异特龙超科又译跃龙超科,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超科或是演化支,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龙科、鲨齿龙科、新猎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异特龙超科拥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大型眼眶、手部拥有三个手指、以及头部上的角状物与隆起物。异特龙超科之中,最著名也最为大众所知的物种为北美洲的异特龙
四川龙属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它们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亚洲。它的外表有点像小型的异特龙,身长约8米。化石是四颗难以鉴定的牙齿,发现于沙溪庙组,目前状态是疑名。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四川龙是疑名,原因是虽然那些牙齿很独特,但其他身体骨骸有可能是属于其他的属。
异特龙科又名跃龙科,是群体型中等到大型的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异特龙科的物种包括:食蜥王龙、异特龙、以及所知有限的腔躯龙。异特龙科恐龙演化上的新特征包含:较圆而平坦的面孔、下颌前端适中地平坦、上颌的齿槽一路排列到后部、可扩展撑开的头颅骨、较平顺且强壮的身体、长而结实的后肢、坚挺的尾巴、以及耻骨末端的靴状延伸。在1978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建立了异特龙科。
剑龙是植食性装甲类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距今1.55亿至1.5亿年的晚侏罗世启莫里阶至提通阶,化石产自美国西部和葡萄牙,目前已有80多件残骸被发现。本属含有3个公认物种,分别为狭脸剑龙、蹄足剑龙和沟纹剑龙,三者皆生存于莫里逊组。剑龙与雷龙、梁龙、腕龙、异特龙和角鼻龙共享栖息地,后两者可能会捕食剑龙。
剑龙是植食性装甲类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距今1.55亿至1.5亿年的晚侏罗世启莫里阶至提通阶,化石产自美国西部和葡萄牙,目前已有80多件残骸被发现。本属含有3个公认物种,分别为狭脸剑龙、蹄足剑龙和沟纹剑龙,三者皆生存于莫里逊组。剑龙与雷龙、梁龙、腕龙、异特龙和角鼻龙共享栖息地,后两者可能会捕食剑龙。
怀俄明盗龙是异特龙科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侏罗纪晚期的莫里逊组,是个非正式名称。怀俄明盗龙的化石相当少,过去曾以异特龙的名称存放于泰特博物馆。在1997年,罗伯特·巴克发现这些化石,并提出了新的名字。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正式研究、描述,这个名字只是一个无资格名称。
永川龙是一属中棘龙科的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期至晚期,分布范围相当于现代的中国,化石发现于四川省的上沙溪庙组地层,是当时该地已知的最大型的掠食动物,外表与体型类似同时代北美洲近缘的异特龙。同地区共栖的恐龙还有蜥脚类的马门溪龙与峨嵋龙,以及剑龙类的嘉陵龙、沱江龙、重庆龙。虽然属下曾有许多物种被命名,但现在仅剩下两个是有效种:上游永川龙和自贡永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