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特龙科 编辑
异特龙科又名跃龙科,是群体型中等到大型的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异特龙科的物种包括:食蜥王龙异特龙、以及所知有限的腔躯龙。异特龙科恐龙演化上的新特征包含:较圆而平坦的面孔、下颌前端适中地平坦、上颌的齿槽一路排列到后部、可扩展撑开的头颅骨、较平顺且强壮的身体、长而结实的后肢、坚挺的尾巴、以及耻骨末端的靴状延伸。在1978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建立了异特龙科。
1
相关
异特龙超科又译跃龙超科,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超科或是演化支,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龙科、鲨齿龙科、新猎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异特龙超科拥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大型眼眶、手部拥有三个手指、以及头部上的角状物与隆起物。异特龙超科之中,最著名也最为大众所知的物种为北美洲的异特龙。
新猎龙科是群大型肉食性恐龙,属于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的异特龙超科,该超科还包含中华盗龙科、鲨齿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在异特龙超科中,新猎龙科是生存时期最晚的一个演化支。。与其他异特龙超科相比,新猎龙科的口鼻部短、胸带宽、肠骨有许多空腔。
异特龙超科又译跃龙超科,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超科或是演化支,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龙科、鲨齿龙科、新猎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异特龙超科拥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大型眼眶、手部拥有三个手指、以及头部上的角状物与隆起物。异特龙超科之中,最著名也最为大众所知的物种为北美洲的异特龙。
鸟兽脚类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个演化支,包含肉食龙下目与虚骨龙类。在1988年,保罗·塞里诺提出鸟兽脚类的概念,最初使用嗜鸟龙、美颌龙、异特龙科、暴龙科、以及部分阿贝力龙科作为分类的基准点。在1994年,汤玛斯·霍尔兹正式建立鸟兽脚类的名称。同样在1994年,保罗·塞里诺与其他科学家建立新坚尾龙类演化支,范围与鸟兽脚类接近。由于鸟兽脚类的正式命名,早于新坚尾龙类约一个月,鸟兽脚类成为正式的名称。
鸟兽脚类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个演化支,包含肉食龙下目与虚骨龙类。在1988年,保罗·塞里诺提出鸟兽脚类的概念,最初使用嗜鸟龙、美颌龙、异特龙科、暴龙科、以及部分阿贝力龙科作为分类的基准点。在1994年,汤玛斯·霍尔兹正式建立鸟兽脚类的名称。同样在1994年,保罗·塞里诺与其他科学家建立新坚尾龙类演化支,范围与鸟兽脚类接近。由于鸟兽脚类的正式命名,早于新坚尾龙类约一个月,鸟兽脚类成为正式的名称。
异特龙超科又译跃龙超科,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个超科或是演化支,包含以下四科:中棘龙科、鲨齿龙科、新猎龙科、以及异特龙科。异特龙超科拥有长而狭窄的口鼻部、大型眼眶、手部拥有三个手指、以及头部上的角状物与隆起物。异特龙超科之中,最著名也最为大众所知的物种为北美洲的异特龙。
中棘龙科是兽脚亚目异特龙超科恐龙的一科,为一群大型二足的肉食性动物,某些物种的身长可超过10米。中棘龙科属于肉食龙下目演化支,许多物种最初被分类于斑龙科或异特龙科。在2008年发现于中国新疆的一颗大型牙齿,可能属于某种大型中棘龙科恐龙。
中棘龙科是兽脚亚目异特龙超科恐龙的一科,为一群大型二足的肉食性动物,某些物种的身长可超过10米。中棘龙科属于肉食龙下目演化支,许多物种最初被分类于斑龙科或异特龙科。在2008年发现于中国新疆的一颗大型牙齿,可能属于某种大型中棘龙科恐龙。
中棘龙科是兽脚亚目异特龙超科恐龙的一科,为一群大型二足的肉食性动物,某些物种的身长可超过10米。中棘龙科属于肉食龙下目演化支,许多物种最初被分类于斑龙科或异特龙科。在2008年发现于中国新疆的一颗大型牙齿,可能属于某种大型中棘龙科恐龙。
食蜥王龙属是异特龙科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美国西部的莫里逊组,该地年代属于侏罗纪晚期的启莫里阶,约1亿5100万年前。有些古生物学家认为食蜥王龙是异特龙的一个种,巨异特龙。在莫里逊地区,食蜥王龙是种非常巨大的异特龙科恐龙,身长估计可能有10.5米到13米到15米之间,体重则估计约为3-6公吨。食蜥王龙的特征是背部神经棘的基部有垂直的椎板,以及如绞肉机般外形的人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