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昼 编辑
弘昼,雍正帝第五子,乾隆帝弘历之弟,封为和亲王,谥号恭,称为和恭亲王。雍正十一年,受封为和硕和亲王。弘昼的封号“和”字的满语为“hūwaliyaka”,意思为和睦的。此字与世宗年号“雍正”中的“雍”字同词根,“雍”字满语为“hūwaliyasun”。
1
相关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简称《通谱》,是清朝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由清朝官方编纂满洲八旗氏族谱牒,由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奉乾隆帝之命修撰。最早发端可追溯至清初,实际着手始撰于雍正十三年,于乾隆九年刊印成书。
《乾隆大藏经》,又名《乾隆藏》、龙藏、清藏,清朝官版大藏经。清雍正十一年,于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及贤良寺住持庄梁奕等主持,雍正十三年开雕,乾隆三年竣工,雕成经版79036块。全藏724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机字,1669部,7168卷。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简称《通谱》,是清朝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由清朝官方编纂满洲八旗氏族谱牒,由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奉乾隆帝之命修撰。最早发端可追溯至清初,实际着手始撰于雍正十三年,于乾隆九年刊印成书。
和勤亲王永璧,和恭亲王弘昼第二子,生母为副都统五什图之女嫡福晋吴扎库氏。和亲王系第二代。
钦定授时通考》,为清朝官修的综合农书典籍,汇辑了历代农业相关文献的集大成著作。乾隆二年五月,乾隆帝敕命和硕和亲王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主持纂修。乾隆六年底成书,共七十八卷;七年正月进呈钦定、御制序文后刊行。嘉庆十三年六月,嘉庆帝再敕命和硕仪亲王永璇、大学士庆桂、董诰、戴衢亨、尚书曹振镛等人于卷五十二、五十三补编新作耕织图与御制诗。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简称《通谱》,是清朝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由清朝官方编纂满洲八旗氏族谱牒,由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奉乾隆帝之命修撰。最早发端可追溯至清初,实际着手始撰于雍正十三年,于乾隆九年刊印成书。
日讲礼记解义》,为清朝官修的解释《礼记》经义的典籍,为圣祖康熙帝在经筵所讲解经文的内容,都经过康熙帝御定。原本未编辑成书,乾隆十二年初乾隆帝敕命和硕和亲王弘昼、大学士鄂尔泰等人取出书房所藏旧稿,编撰校刊颁行。乾隆十四年十一月成书进御。
《钦定授时通考》,为清朝官修的综合农书典籍,汇辑了历代农业相关文献的集大成著作。乾隆二年五月,乾隆帝敕命和硕和亲王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人主持纂修。乾隆六年底成书,共七十八卷;七年正月进呈钦定、御制序文后刊行。嘉庆十三年六月,嘉庆帝再敕命和硕仪亲王永璇、大学士庆桂、董诰、戴衢亨、尚书曹振镛等人于卷五十二、五十三补编新作耕织图与御制诗。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简称《通谱》,是清朝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由清朝官方编纂满洲八旗氏族谱牒,由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奉乾隆帝之命修撰。最早发端可追溯至清初,实际着手始撰于雍正十三年,于乾隆九年刊印成书。
和硕和亲王,清朝世袭宗室爵位和硕亲王。雍正十一年,雍正帝第五子弘昼封和硕亲王,封号和,死后谥号恭,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袭封需递降一级,共传袭七代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