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 编辑
张伯苓,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中国近代教育家、体育活动家、政治家。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航海科,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修高等教育,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张伯苓是以南开大学天津市南开中学等为代表的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及校长,亦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创始人和常务委员之一,他还曾担任中华民国体育运动总会理事长,以及考试院行宪后首任院长。
10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南大,原称私立南开大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于天津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成立之时设文、理、商三科,后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大部分校舍毁于战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战后回到天津八里台原址复校并改为国立大学。
南开学校,泛指南开系列学校,是张伯苓和严修创办的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学校。学校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和“南开人”的治学精神。并以“衣镜铭”为学生的仪容举止规范。先后为中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中周恩来、温家宝后来还都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务院总理。
南开学校,泛指南开系列学校,是张伯苓和严修创办的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学校。学校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和“南开人”的治学精神。并以“衣镜铭”为学生的仪容举止规范。先后为中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中周恩来、温家宝后来还都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务院总理。
重庆南开中学,简称重庆南开,筹建时初名重庆南渝中学,后经南开校友总会提议更名重庆南开中学,是南开系列学校之一,南开校友总会成员,由中国近代教育家、南开学校创始人张伯苓先生于1936年筹建。重庆南开中学是重庆教委原直属的七所中学之一,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首批全国文明学校,中共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基地,重庆市园林单位。
张伯苓故居是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始人、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住宅,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新加坡道39号。
南开女子中学的前身是1923年由张伯苓创建的南开中学女生部。1952年12月,天津市将全部私立中、小学校收归公立,南开女中改为“市立第七女子中学”。文革期间改名为“东方红中学”。1985年,在原址建恢复南开校名的“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1927年由何廉倡议、张伯苓支持下创办,初名南开大学社会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更名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并将建所的宗旨确立为“知中国,服务中国”。该机构在中国较早的开展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自1927年编制的南开价格指数是研究当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中国首个物价指数,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价值。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曾与《大公报》合作主办学术专刊《大公报·经济周刊》定期发布经济数据及学术论文,主持出版《南开指数》《南开经济与社会季刊》《世纪评论》《经济评论》等中英文学术期刊,翻译了多部经济学著作引入中国,以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问题,初步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本土化,在南开大学招收和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经济学研究生,形成了民国时期经济学研究中的南开学派,是公认的民国时期研究中国经济的权威机构。
香山慈幼院于1920年10月由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熊希龄在北京西郊香山静宜园创办的私立慈善学校。当时主持赈灾的熊希龄利用官款补助和赈灾余额建立香山慈幼院,专门收容受灾收容来的无人认领的孩子。熊希龄曾邀请蒋梦麟、胡适、李大钊、张伯苓等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担任香山慈幼院评议会的评议员,研究帮助慈幼院办教育。1932年,熊希龄将家产共计大洋27.5万余元、白银6.2万两捐给了慈幼院。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南大,原称私立南开大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于天津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成立之时设文、理、商三科,后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大部分校舍毁于战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战后回到天津八里台原址复校并改为国立大学。
衣镜铭,又称“四十字镜箴”,是南开系列学校在张伯苓、严修主校期间为了培养和规范学生的仪表和举止而在当时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的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刻写的箴言,箴言由严范孙书写。后来,此铭言所蕴含的精神也成为“南开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