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汉代称“居延泽”,后也称“西海”,唐代以来一直称“居延海”。西居延海称嘎顺淖尔,东居延海称苏古诺尔,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古代认为这里就是《尚书》所谓的“流沙”。目前,东居延海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西汉至唐时期为河西走廊的一部分,属张掖郡,西夏时期建有亦集乃路,明初废弃,位于嘉峪关以北,为通向草原丝绸之路的常经之地,也是军事战略要地,曾出土过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的居延汉简。东汉曾在此建立过西海郡;后突厥复国后,安北都护府迁于此地。
河西四郡,指西汉武帝时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即酒泉郡、武威郡、敦煌郡、张掖郡。
郭汜,幼名阿多,故称郭多,东汉末期凉州张掖郡人,原为盗马贼,后成为董卓女婿牛辅部下。
谢正礼开始是段业的属官。401年,谢正礼和武卫将军梁中庸等人,共同推举沮渠蒙逊担任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年号为永安。沮渠蒙逊建立自己的行政机构,任命房晷为左长史、梁中庸为右长史,作为政务官;张骘为左司马、谢正礼为右司马,作为军政官。他升任的人物都被称为贤才,张掖郡的文武官员都非常高兴。
索仙初仕后凉吕光,为沙州治中。后凉末年,社会大乱。397年,吕光属下建康郡太守段业背叛吕光,自称凉州牧,任命李暠为效谷令。后来敦煌郡太守孟敏去世,索仙遂与敦煌护军郭谦、宋繇等共推李暠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400年,索仙等人又推李暠为凉公、领秦凉二州牧,建立西凉政权,李暠授索仙为左长史,索训为威远将军、西平郡太守,索慈为广武郡太守,索术为武兴郡太守。李暠的儿子李歆嗣位,索仙官至征虏将军、张掖郡太守。
张掖属国原属张掖郡。汉武帝置属国都尉,以主蛮夷降者。汉安帝永初年间,以张掖都尉所辖地区置张掖属国,同时还分出张掖居延属国。与张掖郡平级,设五官:“候官、左骑、千人、司马官、千人官”,各治1地,无具体城名辖地包括今张掖市、山丹县南之大黄山、山丹军马场等处及相邻的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部以达鲜水上游的祁连山区。
赵才,中国隋朝军人,表字孝才,张掖郡酒泉县人。顺政太守赵寿之子。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汉代称“居延泽”,后也称“西海”,唐代以来一直称“居延海”。西居延海称嘎顺淖尔,东居延海称苏古诺尔,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古代认为这里就是《尚书》所谓的“流沙”。目前,东居延海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西汉至唐时期为河西走廊的一部分,属张掖郡,西夏时期建有亦集乃路,明初废弃,位于嘉峪关以北,为通向草原丝绸之路的常经之地,也是军事战略要地,曾出土过西汉中期至东汉晚期的居延汉简。东汉曾在此建立过西海郡;后突厥复国后,安北都护府迁于此地。
隋朝开皇三年改永平县置,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属张掖郡。大业二年改张掖县,移治于张掖市境。
隋朝义宁元年改福禄县置,治所在今甘肃省酒泉市城关镇。属张掖郡。唐朝武德二年分张掖郡置肃州治此。大历元年地入吐蕃。1913年废肃州改酒泉县。1958年与金塔县合并,改设酒泉市。1964年撤市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