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珧 编辑
归珧,唐代政治人物,于宝历年间担任余杭县。在任期间,他按照东汉陈浑的方法重修南湖水利以解决东苕溪水患,又于南、中、北三苕溪会合处仿造南湖创筑北湖,塘高一丈,周围60里,既用于分洪蓄水,也便于农业灌溉。此外,他还另修筑了余杭通往西北方向的道路,便利来往交通。清代雍正《浙江通志》载,归珧在建造苕溪大塘的时候,洪水冲决了大塘,大塘难以完工,珧誓言“民遭水溺而不能救, 是珧之职也”,于是重新修筑大塘并最终竣工,这段大塘被后人称作“归长官堤”。归珧因辛劳过度而病逝任上,民间有“湖成而身殉”的说法,百姓为纪念他在湖边修筑了归府君庙,后又与陈浑、杨时一起祭祀于湖西南的三贤祠中。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北湖,古称天荒荡,又名北湖草荡、北湖滞洪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境内,为中苕溪、南苕溪、北苕溪汇流为东苕溪之地,唐代宝历年间由当时的余杭县令归珧开辟。传说归珧鉴于南北中三苕溪水势湍急,坚持在此地开湖,最终湖成而身死。1950年代时,北湖尚存湖面8000多亩,为天然滞洪区。1971年,北湖修建了分洪闸、泄洪闸和围堤10多千米,北湖成为了人工控制的东苕溪分洪工程。1990年代以来,北湖经过了多次重建加固,现在北湖滞洪区面积5.3平方千米,滞蓄水位达9米,滞洪容量达到1670万平方千米。北湖滞洪区与南湖滞洪区、西险大塘一道构成了杭州市境内东苕溪防洪工程主体,在平日里抛荒无法进行开放,在洪水季节如有需要则要开闸分洪。同时,北湖在每年秋季芦苇茂盛,届时吸引不少游人。
北湖,古称天荒荡,又名北湖草荡、北湖滞洪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境内,为中苕溪、南苕溪、北苕溪汇流为东苕溪之地,唐代宝历年间由当时的余杭县令归珧开辟。传说归珧鉴于南北中三苕溪水势湍急,坚持在此地开湖,最终湖成而身死。1950年代时,北湖尚存湖面8000多亩,为天然滞洪区。1971年,北湖修建了分洪闸、泄洪闸和围堤10多千米,北湖成为了人工控制的东苕溪分洪工程。1990年代以来,北湖经过了多次重建加固,现在北湖滞洪区面积5.3平方千米,滞蓄水位达9米,滞洪容量达到1670万平方千米。北湖滞洪区与南湖滞洪区、西险大塘一道构成了杭州市境内东苕溪防洪工程主体,在平日里抛荒无法进行开放,在洪水季节如有需要则要开闸分洪。同时,北湖在每年秋季芦苇茂盛,届时吸引不少游人。
北湖,古称天荒荡,又名北湖草荡、北湖滞洪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境内,为中苕溪、南苕溪、北苕溪汇流为东苕溪之地,唐代宝历年间由当时的余杭县令归珧开辟。传说归珧鉴于南北中三苕溪水势湍急,坚持在此地开湖,最终湖成而身死。1950年代时,北湖尚存湖面8000多亩,为天然滞洪区。1971年,北湖修建了分洪闸、泄洪闸和围堤10多千米,北湖成为了人工控制的东苕溪分洪工程。1990年代以来,北湖经过了多次重建加固,现在北湖滞洪区面积5.3平方千米,滞蓄水位达9米,滞洪容量达到1670万平方千米。北湖滞洪区与南湖滞洪区、西险大塘一道构成了杭州市境内东苕溪防洪工程主体,在平日里抛荒无法进行开放,在洪水季节如有需要则要开闸分洪。同时,北湖在每年秋季芦苇茂盛,届时吸引不少游人。
北湖,古称天荒荡,又名北湖草荡、北湖滞洪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境内,为中苕溪、南苕溪、北苕溪汇流为东苕溪之地,唐代宝历年间由当时的余杭县令归珧开辟。传说归珧鉴于南北中三苕溪水势湍急,坚持在此地开湖,最终湖成而身死。1950年代时,北湖尚存湖面8000多亩,为天然滞洪区。1971年,北湖修建了分洪闸、泄洪闸和围堤10多千米,北湖成为了人工控制的东苕溪分洪工程。1990年代以来,北湖经过了多次重建加固,现在北湖滞洪区面积5.3平方千米,滞蓄水位达9米,滞洪容量达到1670万平方千米。北湖滞洪区与南湖滞洪区、西险大塘一道构成了杭州市境内东苕溪防洪工程主体,在平日里抛荒无法进行开放,在洪水季节如有需要则要开闸分洪。同时,北湖在每年秋季芦苇茂盛,届时吸引不少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