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才子,指中国唐唐代宗大历年间左右互相唱和的十位著名诗人,以及以其为代表的当时诗歌主流流派。该流派比较讲究格律词藻,以谢朓为宗,工于白描写景,以五言律诗见长,文笔追求工整,意境追求清新雅淡和超然出世。其作品往往显示出凄冷萧瑟之意,与安史之乱前盛唐时期的诗歌风格显示出较大的不同。管世铭指出:“大历诸子实始争工字句,然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又通体仍必雅令温醇、耐人吟讽。”
蒲寿晟,又名寿宬,表字镜泉,号心泉。宋代末年福建商人、文学家。祖籍阿拉伯。蒲开宗之子。咸淳七年任梅州知州,为官清廉,颇得乡民敬佩。咸淳九年,任满,因平定海寇有功,诏为吉州知州,不赴任,弃官还家,隐居于泉州,致力作诗,以五言古诗、律诗最佳,有数百首传世,著有《心泉学诗稿》。清代纪晓岚赞曰:“在宋元之际,犹属雅音”。
台湾八景诗是台湾台湾清治时期的台湾汉文特色诗作种类。台湾八景诗首见于高拱干编纂的《台湾府志》中,收录高拱干、齐体物、王璋、王善宗、林庆旺等五位作家的八景诗,诗题皆为〈台湾八景〉;其中,又应以高拱干为首创者,其〈台湾八景〉分别为〈安平晚渡〉、〈沙鲲渔火〉、〈鹿耳春潮〉、〈鸡笼积雪〉、〈东溟晓日〉、〈西屿落霞〉、〈澄台观海〉及〈斐亭听涛〉八首。其后许多文人沿用〈台湾八景〉此诗题进行创作。台湾八景诗后来引申成为台湾各地的八景诗,如〈凤山八景〉、〈台湾县八景〉、〈淡水八景〉等。八景诗以近体诗为绝大多数,分五言、七言及绝句、律诗,以七律为最常见者。
仄起式是一种诗的格式。一般来说,仄起式的诗在第一行第二字为仄声字,而律诗即以第一行第二字决定平起或仄起。
定型诗是有形式上限制的诗,像是律诗、十四行诗、俳句、短歌等。限制的方式有头韵、押韵,让音节的数量有一定的规则,凑足文字数目等。相对没有限制的诗称为自由诗。
近体诗,又名格律诗,相对于古体诗。南北朝开始注意诗歌格律,这些格律至初唐趋于完备和发展成熟,在唐代以后,对于平仄、对仗和用韵,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写出来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在当时便被称为近体诗。 也因其严密格式和规律,犹如法律、纪律一样,被称为律体诗。
近体诗分为固定八句的律诗与四句的绝句,以及超过八句的排律。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律诗唐诗。此诗是白居易成名之作之一,在他生前已经为人传诵。后世作诗不少模仿其中意境。清代蘅塘退士编辑的《唐诗三百首》将这首诗收入。20世纪后被选入中国小学语文教材。
长征,或称“七律·长征”,是毛泽东1935年9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人教版小学教科书。
长征,或称“七律·长征”,是毛泽东1935年9月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人教版小学教科书。
平起是指律诗第一行第二字为平声,起的意思是律诗的首句第二个字。如:李白《早发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