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级装甲舰 编辑
德国级装甲舰或称德意志级装甲舰是威玛国家海军在1930年代为符合《凡尔赛和约》限制而设计出的一款排水量一万吨级装甲舰。同级舰共三艘,其特征是具有巡洋舰等级的吨位、战舰等级的主炮、以及超越各国军舰水准的续航力。
2
相关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设计计划可以追述到1930年代,当时美国海军获得情报,日本海军正计划建造类似德国海军德国级装甲舰的“超级巡洋舰”,但实为美军情报错误,将翔鹤号航空母舰的舰艇名称错误的以汉字训读解读成“カケヅル”,情报回传至美国后又因为拼写错误成了“カデクル”,这种既不像战舰使用的令制国名、又不像航空母舰使用的瑞兽名,且无法写成汉字的词语,最后被美军径自解读为战舰名称,而为因应该情报,1938年美国海军仍然决定设计一种较强火力的巡洋舰,专门用于猎杀敌方的重巡洋舰。设计方案经过数次变更。1941年阿拉斯加级预算获得批准。设计标准按照重巡洋舰制定,船体水线长/宽比较大,安装12英寸口径主炮,加强了防御装甲。1941年12月开工建造,舰名以当时美国管辖的美属海外领地命名。原计划建造6艘,前2艘于1944年建成服役,三号舰夏威夷号下水后停建,后三艘菲律宾号、波多黎各号、萨摩亚号建造计划被取消。
德国重巡洋舰列表记录德国海军从1920年代至1945年间建造、计划的一系列重巡洋舰。德国海军——威玛国家海军和后来的纳粹德国海军——从1920年代末开始建造或计划一系列重巡洋舰,最初被归类为“装甲舰”。在此期间,德国海军先后推出四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德国级装甲舰、D级装甲舰、P级装甲舰和希佩尔将军级重巡洋舰,总共有22艘舰只。然而最终只建造完成3艘德国级和5艘希佩尔将军级中的3艘。
装甲舰是威玛国家海军在一战后提出的一种新式舰种,在当时被各国海军称作“德国级装甲舰”或“口袋战列舰”。
装甲舰是威玛国家海军在一战后提出的一种新式舰种,在当时被各国海军称作“德国级装甲舰”或“口袋战列舰”。
装甲舰是威玛国家海军在一战后提出的一种新式舰种,在当时被各国海军称作“德国级装甲舰”或“口袋战列舰”。
施佩伯爵将军号重巡洋舰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一艘德国级装甲舰,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德国东亚舰队参加过科罗内尔海战和福克兰群岛海战的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完成的四艘马肯森级战斗巡洋舰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号命名。
施佩伯爵将军号重巡洋舰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一艘德国级装甲舰,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德国东亚舰队参加过科罗内尔海战和福克兰群岛海战的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完成的四艘马肯森级战斗巡洋舰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号命名。
施佩伯爵将军号重巡洋舰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一艘德国级装甲舰,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德国东亚舰队参加过科罗内尔海战和福克兰群岛海战的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完成的四艘马肯森级战斗巡洋舰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号命名。
施佩伯爵将军号重巡洋舰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一艘德国级装甲舰,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德国东亚舰队参加过科罗内尔海战和福克兰群岛海战的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完成的四艘马肯森级战斗巡洋舰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号命名。
施佩伯爵将军号重巡洋舰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一艘德国级装甲舰,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指挥德国东亚舰队参加过科罗内尔海战和福克兰群岛海战的海军中将马克西米利安·冯·施佩命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完成的四艘马肯森级战斗巡洋舰中其中一艘以施佩伯爵号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