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一组太空科学研究队发现了已知最热的行星。随着一些具有太阳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迫切。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16世纪后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类已发现2000多颗太阳系外银河系中的行星。
宝瓶座EZ是一个位于宝瓶座的恒星系统,距离地球11.3光年。它的三颗成员星都是红矮星。宝瓶座EZ A和C是联星,宝瓶座EZ A和B都发射出X射线,共同组成Luyten 789-6。
WD 1856+534是位于天龙座的一颗白矮星。它距离地球25秒差距,是可见的恒星系统系统,其组成内有一对红矮星。这颗白矮星的恒星大气层光谱缺乏强的光学吸收或谱线,呈现无特征的吸收光谱。其有效温度为4,700 热力学温标,对应的年龄为58亿年。WD 1856+534的质量约为太阳的一半,而其半径小得多,只比地球大40%。
波江座 40 的名称来自阿拉伯文的qayd,或Keid。在阿拉伯文qayd的意思是 壳,他是一颗距离地球小于16.5光年远的三合星恒星系统。这个系统位于波江座,主星波江座 40A以肉眼就能轻易的看见,伴星B和C是在1783年1月31日被威廉·赫歇尔发现的。它在1825年再度被瓦西里·雅可夫列维奇·斯特鲁维观测,1851年被奥托·威廉·冯·斯特鲁维观测。在1910年,发现他有一颗黯淡不起眼的伴星,波江座 40B,它的颜色是白色,这意味着它是一颗小的恒星,事实上它是一颗白矮星,且是被发现的第一颗。
在天文学,星际物质是存在于星系的恒星系统之外,在外太空中的物质和辐射。这些物质的形式包括电离的气体、原子、和分子,以及宇宙尘和宇宙射线。它们填充了星际空间,并且顺利地融入周围的外太空。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占据相同体积的星际辐射场。
联星是两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它们围绕着共同的质心,在轨道上互绕。两颗或两颗以上恒星组成的系统称为恒星系统。这些系统,尤其是在距离地球较远的时候,在肉眼观看时往往只是单一的一个光点,然后通过其它管道观测会显示为两颗或更多颗恒星。
巴纳德星是一颗质量非常小的红矮星,位在宗正一星附近,蛇夫座66星的西北侧,距离地球仅6光年远。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爱默生·巴纳德在1916年测量出它的自行为每年10.3角秒,是已知相对太阳自行最大的恒星。为纪念巴纳德的发现,后来称这颗恒星为巴纳德星。巴纳德星距离太阳1.8秒差距,是蛇夫座内距离我们最近、宇宙中第二接近太阳的恒星系统,也是恒星距离列表太阳的恒星,前三接近太阳的恒星都是南门二系统的成员。尽管它如此的接近地球,但是人类裸眼仍然看不见巴纳德星。
天猫座是北天星座,约翰·赫维留17世纪后期率先指定,拉丁语原名“”意指猞猁属。天猫座较为黯淡,比较亮的几颗恒星组成锯齿状线条,其中又以橙巨星轩辕四最亮,半规则变星天猫座Y是业余天文学的热门观测目标。人类在天猫座六个恒星系统发现太阳系外行星,其中八谷增廿八与HD 75898的行星是以多普勒光谱学发现;XO-2、XO-4、XO-5和WASP-13的行星是系外行星侦测法。
仙后座AR是在仙后座的一个恒星系统。它被认为是一个拥有七颗恒星的系统之一,另一个是天蝎座ν。截至2020年1月,尚未发现更多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