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大学 编辑
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简称为“慕尼黑大学”或“LMU”,是一所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的综合性大学。
1
相关
施寒微,生于德国巴特黑斯费尔德,毕业于哥廷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为德国著名的汉学家,与施舟人、顾彬并称“欧洲三大汉学家”。
约翰·卡斯帕·伯伦知理,是瑞士的法学家、政治家。曾任苏黎世大学教授、慕尼黑大学教授、海德堡大学教授,瑞士州议会议员、议长。曾对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对国家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大哈登医院站是慕尼黑地铁6号线位于慕尼黑哈登的终点站。该站毗邻大哈登医院和慕尼黑大学医学院。
大学站是一座慕尼黑地铁3号线和6号线位于马克斯近郊的一座车站,位于音乐厅广场站和吉瑟拉大街站之间,毗邻慕尼黑大学主校区。此站可换乘公交150路、153路和154路。其中153路连接慕尼黑大学主校区与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154路连接慕尼黑大学主校区与慕尼黑工业大学主校区。
宫原武熊,日本鹿儿岛县人,前后就读于日本爱知医学校、东京帝国大学医科、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与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曾于其故乡及东京开设眼科医院。在台湾曾担任台湾总督府医院院长、台中州州协议会员、台中州州会议员、台中州州参事会员以及台中市私立新民高级中学校长,曾在台中市开设眼科医院,并与台籍文人共组东亚共荣协会,活跃于政界。
马克斯·冯·席林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生于德国西部的一个小城市,早年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毕业后任哲学教师。但他一直痴迷于音乐,后来曾参加过拜罗伊特音乐节并担任助手,1908年到斯图加特担任指挥,1918年接替理查·施特劳斯担任柏林国家歌剧院的指挥。他的作品数量不多,呈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最著名的是歌剧《蒙娜丽莎》,但该剧与达芬奇的同名画作并无直接联系,另有小提琴协奏曲等管弦乐作品。
弗里德里希·卡尔·约翰尼斯·提艾利是一位德国化学家,他是慕尼黑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等多所大学的著名教授。提艾利又译作悌勒、蒂勒。提艾利一生研发了很多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相关的实验室技术。1917年,他描述了一个能精确测定熔点的仪器,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为Thiele管。
弗朗茨·冯·保拉格罗特胡森男爵,是一位巴伐利亚医生暨天文学家,在1826年成为慕尼黑大学天文学教授前,他主要教授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