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侯耆,是兵器“滕侯耆戈”记载的春秋晚期滕国国君。生卒年及在位时段不详。滕侯耆戈现藏于复旦大学。
滕侯昊,是兵器“滕侯昊戈”记载的滕国国君。生卒年及在位时段不详。
三戈戟,为一种矛、戈分铸联装戟,始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南方的吴、越、楚地区。由三戈一矛安装在同一柄上,也有二戈一矛戟。溯北随县曾侯乙墓中曾出土。
小屯遗址,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小屯村东和前平村西南的濒河高地上,为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商周时期遗址,由大沙河分为东部高地和西部高地两部分。该遗址于修建小屯水库时发现,1957和1961年的两次发掘先后出土青铜器、陶器和石器等,其中青铜器99件,多数保存完整,包括觚、樽、鼎、爵、戈等,以祖辛鼎和提梁卣较为珍贵,分别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长清市文化馆等处。该遗址对于商代历史以及山东古国史的研究有重要的价值。
于此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绳纹灰陶,其中最著名的为“是鬲”,一种由三个尖足容器组成的青铜器后来的中国青铜文化,三足器演变出空心足,便于直接传热。
吴戈又称吾科、吴魁,戈是中国商周时期出现的长兵器的一种,顶端是青铜制的横刀,吴戈则为吴人所制造的,以锋利著称。
钩是外来的中国传统武器,由戈演变而成,有单钩、双钩、鹿角钩以及挠钩等,是一种多刃的兵器。在春秋时期,钩与戈、戟并用。钩夹杂于以前北方的武术,但现在用于在南方的武术。
戈的一种,出现在商朝周时期,戈头结构没有明显分开“援”和“内”,也没有“阑”,由于戈头易于从戈柄脱落,在商朝朝以后就被淘汰了。
我,是指商朝至战国时的一种砍杀型冷兵器,于秦朝以后渐渐不再流行。“我”是一种一边有三排尖齿、顶部尖利的扁平状兵器,需要再加装长柄才可以使用。“我”字从戈,是个会意字,有杀戮的意思。如今的“我”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是假借义,久借不还,本义渐失,借义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