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磬是源于中国的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鲁,由石或玉做成“磬”,十六面“磬”编为一组。除可演奏出具有十二正律的音色外,另有四个半音。据传,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制磬的高手。
和乐器是日本传统乐器,分为管乐器、弦乐器及打击乐器三类,大部分乐器属于外来乐器;在近代考古研究中,更发现其中有些乐器仍保留了古代西域、中国、朝鲜等地的乐器形制。
鼓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通讯工具,非洲某些部落用以传达信息,中国古代军队用以发号施令。坚固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鼓除了作为乐器外,在古代许多文明中还用鼓来传播信息。
打击乐器中,木琴、马林巴、颤音琴等需要在琴键下设置共鸣管以扩大音量和延长余音,共鸣管的长度会对应到琴键的振动频率,高音对应口径较小的共鸣管,低音对应口径较大的共鸣管。
《打枣》,唢呐独奏曲,多配合口弦、卡腔演奏,亦有打击乐器或笙伴奏的版本。取材自河北的民间音乐,唢演奏家通常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改编。此曲描写采收红枣的情景。
羊角纽钟是古代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种打击乐器。羊角纽钟主要流行在战国至西汉时期,在越南北部,中国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的红河、西江、湘江流域均有出土,当时这里是百濮和百越的靡莫、滇、句町、夜郎、西瓯、骆越等族群聚居的地方。羊角钮钟和铜鼓一起,最早是由云南楚雄市万家坝古墓群一带的濮人铸造和使用,然后经滇池地区,传到百越地区,为岭南的越人所接受。同一组的羊角钮钟通常形体大小有差别,应该是挂在钟架上,成编演奏,可以认为是编钟的一种,通常和它一起演奏的乐器有铜鼓和半环钮钟等。
管乐团是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所组成。它多变的曲目包括原创的管乐器曲、改编的古典音乐、轻音乐、以及流行音乐。虽然管乐团跟行进乐队所使用的乐器很接近,但是管乐团的主要目的是管乐合奏。
鼓手,在乐队中是演奏鼓的成员;而在摇滚乐或流行乐中则负责打击乐器。鼓手主要掌控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框架以及风格等等。爵士鼓是以四肢演奏,右脚踩踏板打击大鼓,左脚踩踏板控制脚踏钹,双手打小鼓、中鼓及铜钹,是一种需要优异协调性的乐器。
琴棒,又名琴槌,是一种打击乐器所使用的敲击工具,常用于旋律乐器如马林巴、木琴、铁琴、钟琴、定音鼓,节奏乐器如泰来锣、大鼓、木鱼等乐器以使其发声,多以木头、藤或塑胶等材料制成。在用于打击的一端制成圆球状或装上塑胶、木头、铁等材料制的小球,有少部分直接可以使用,但大部分会在圆球上裹以毛线、布料或羊毛毡。
器乐是相对于声乐而言,完全使用乐器演奏而不用人声或者人声处于附属地位的音乐。演奏的乐器可以包括所有种类的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有的器乐曲也应用部分人声作为效果,但部分作曲家有时也加入一些人声,例如《第9号交响曲》的《欢乐颂》合唱部分,但总的来说交响曲属于器乐而不属于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