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率 编辑
打击率,是棒球运动中,评量打者成绩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式为选手击出的安打数除以打数,公式如下:
2
相关
白仁天,韩国旅日棒球选手,生于中华民国江苏省无锡。1963年至1981年打日本职棒,主要守备位置是捕手和外野手,1982年返韩加入MBC青龙队,以总教练兼球员身份创下4成12的打击率,至今仍是韩国职棒的最高的纪录。
上垒率是棒球统计最重要的数据之一,代表一个击球员能够上垒的能力,与打击率、长打率常并称为“打击三围”。其计算公式为:
赵士强,台湾棒球球员,有“微笑乔治”之称。
从小身材高人一等,原本就读台中市北屯国小,并加入篮球校队,毕业后加入新成军的东峰国中青少棒队,因未超龄寄读于忠孝国小,随后入选第五代金龙少棒队参加全国少棒选拔赛,比赛结束后经人介绍至美和中学打棒球,1975年与1976年连续随美和青少棒队出征美国,夺得世界青少棒冠军;1976年在南区青少棒选拔赛中,因打出四支全垒打而被誉为“中华职棒全垒打王”,自此奠定了赵士强以全垒打闻名的基础。1982年~1984年间连续获选中华成棒代表队国手;尤其在1982年的第二十七届世界杯棒球锦标赛,中华队打出第三名的佳绩,赵士强以高达五成三○的打击率和七分打点,不仅拿下了大会所设置的打击奖,更入选为大会明星球员,且因常保微笑而博得“微笑乔治”的封号。
统计对于棒球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职业棒球,有着非常详尽而完整的选手与职业棒球成绩长期统计,其范围涵括了许多不同面向,让各球队与球员均有详实、客观之量化数据,可供球迷从各方面分析与讨论。这个惯例是于19世纪由亨利·查德威克开始,他以他在板球上的经验,设计出打击率和防御率的观念。美国职棒大联盟的棒球统计,从他们成立之初就开始,并保持到现在。依据这些数据,形成棒球统计学这个学门。
朱尼尔·斯皮维,前美国职棒大联盟二垒手;5年的大联盟生涯总计出赛457场,缴出打击率2成70、全垒打48支和打点201分的成绩。斯皮维曾在2002年入选美国职棒大联盟全明星赛。他打击和传球的惯用手都是右手。
打击王为棒球运动中所设的一种奖项。安打除以打数即为打击率,而打击王的头衔就是给予在一整个球季或一个短期杯赛之中,在所有各队打击手中,打击率最高的球员。除了看打击率,还会附加一些条件,以示公平,选手通常要达成一定以上的打席数才能获得竞争打击王头衔的资格。举例来说:某球员一打数一安打,虽然打击率是1.00,必定最高,但打席数太少,遂不符合打击王条件。以中华职棒的规定为例,所属球队平均每出赛一场,该打者必须有3.1个打席数以上,才有资格成为打击王。
上垒率是棒球统计最重要的数据之一,代表一个击球员能够上垒的能力,与打击率、长打率常并称为“打击三围”。其计算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