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栱 编辑
斗栱,又称、枓、斗科、欂栌、铺作、莲花托、牌科,朝鲜半岛又称包,日本称为组物,是东亚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建筑屋檐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东亚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1
相关
尚宾坊为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歙县中学大门西侧的一处功名坊兼门坊,建于明成化十三年,采用花岗岩,形制为双柱单间三楼式,宽3米,高5.5米,八角柱,月梁南北两面分别镂鲤鱼跳龙门图和牡丹图,额枋南面镌“京闱乡贡进士江衷之门”,北面镌“风云庆会”,上枋南北两面分别镂双凤朝阳图和双鹤翔云图,栏板南北两面均镌“尚宾”,上下四出云系,转角处所用的斜栱和枫栱保存了宋元时期斗栱的典型样式。
太平兴国寺塔,又称安邑塔、南海塔,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街道的楼阁式砖塔。文献对太平兴国寺塔修建时间的记载并不一致,学者推测其为北宋时太平兴国寺禅师的墓塔。太平兴国寺塔平面为八角形,原有十三层,高86米。历经多次地震,太平兴国寺塔塔身开裂,塔刹震落,维修前塔身仅存十一层,残高71米。另有说法称塔原高约70米,残高约60米。塔为宋代风格,挺拔秀美。塔身逐层收分,第一至三层有腰檐,腰檐上为平座。第四层只有腰檐而没有平座。一至四层的腰檐、平座下施斗栱,五层以上叠涩出檐。2012年至2015年国家文物局拨款修补了塔的裂缝,重建了塔顶。2013年,太平兴国寺塔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南海菩萨的传说,此塔也被称为南海塔。
中坝万寿宫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中坝村,地处长江江心的独立小岛-中坝岛上,距木洞镇约一公里,距巴县城鱼洞镇72公里、距重庆市区9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9°22',东经106°27',高程183米。据《巴县文化志》载:“万寿宫,在木洞镇中坝村,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后在万寿宫金檩上取得字据,证明万寿宫为明天顺年间的建筑。根据建筑的斗栱形制,布局结构和用材的形制,确系明代建筑,并保持元代晚期、明代早期建筑风格。巴县人民政府1988年12月26日公布万寿宫为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未批准,视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塔是指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塔,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楼阁与印度的窣堵坡结合的产物。楼阁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没有两汉以前的楼阁建筑实物存在。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梵语称“窣堵坡”,就是坟冢的意思。开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随着佛教在各地的发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
两汉时期坟墓中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画是很好的资料。冥器中的重楼多为陶土烧制的2-3层的木结构建筑模型,多有斗栱作为支撑结构,各层分布平坐和檐,建筑有门窗等精细结构,建筑平面大多为正方形。汉代冥器重楼模型的结构特征与魏晋南北朝之后木塔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源流关系。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北,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九原冈墓群中的一座。九原岗北朝壁画墓是忻州市发现的首座南北朝墓葬。由于此墓多次被盗,出土文物不多,墓志也被盗走,墓主人的身份不能确定。专家根据墓葬的规模推断,墓主人是北齐高氏的核心人物。墓中现存的壁画达200平方米,墓道东西两壁发现的狩猎图达70平方米,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北朝墓葬狩猎图。墓道北壁上的壁画表现的建筑使用了斜栱,还使用了双柱式斗栱,对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入围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但没能当选。
北营庙为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韩城市金城街道金城大街北段西侧的一座关帝庙,始建于金代,因此地原设有驻兵营房北营而得名,现建筑主要为元代遗存,包括戏楼、前后献殿和寝殿等。其中戏楼一间,歇山顶,前檐置方形檐额,下施立枋并雀替,上出挑平枋并作斗栱五攒和垂花,木雕极为华丽;前后献殿均为五间,前献殿为卷棚悬山顶,后献殿为硬山顶;寝殿前三间后五间,歇山顶,前檐架设通长檐额,额下设绰幕枋,额上斗栱为五铺作,出双抄,重拱计心造。寝殿西侧有西偏殿和道院等附属建筑,西偏殿三间,硬山顶,道院存东厢房四间和北房五间。
中国古塔是指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塔,是中国的传统建筑楼阁与印度的窣堵坡结合的产物。楼阁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没有两汉以前的楼阁建筑实物存在。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梵语称“窣堵坡”,就是坟冢的意思。开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随着佛教在各地的发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楼阁式塔。
两汉时期坟墓中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画是很好的资料。冥器中的重楼多为陶土烧制的2-3层的木结构建筑模型,多有斗栱作为支撑结构,各层分布平坐和檐,建筑有门窗等精细结构,建筑平面大多为正方形。汉代冥器重楼模型的结构特征与魏晋南北朝之后木塔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源流关系。
华林寺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鼓屏路北端,福建省人民政府大院东侧,坐北朝南。
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由彼时的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主持修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御赐匾额“华林寺”,遂以之为名,并沿用至今。古时华林寺一带馆舍清幽,梅荔满园,林木茂盛。名士李纲、张浚、王应山、谢肇淛等皆曾游览于此。寺院建成后,几经兴废,原有殿堂庭阁等大部被毁。惟余大雄宝殿,乃宋代遗构,是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单檐歇山顶,构架抬梁式,其18根殿柱以上全用斗栱支撑。大殿建造手法在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建筑风格影响颇大。 20世纪80年代大修时,又补建山门、配殿等,周以红墙。
华林寺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鼓屏路北端,福建省人民政府大院东侧,坐北朝南。
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由彼时的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主持修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御赐匾额“华林寺”,遂以之为名,并沿用至今。古时华林寺一带馆舍清幽,梅荔满园,林木茂盛。名士李纲、张浚、王应山、谢肇淛等皆曾游览于此。寺院建成后,几经兴废,原有殿堂庭阁等大部被毁。惟余大雄宝殿,乃宋代遗构,是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单檐歇山顶,构架抬梁式,其18根殿柱以上全用斗栱支撑。大殿建造手法在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建筑风格影响颇大。 20世纪80年代大修时,又补建山门、配殿等,周以红墙。
华林寺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鼓屏路北端,福建省人民政府大院东侧,坐北朝南。
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由彼时的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主持修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御赐匾额“华林寺”,遂以之为名,并沿用至今。古时华林寺一带馆舍清幽,梅荔满园,林木茂盛。名士李纲、张浚、王应山、谢肇淛等皆曾游览于此。寺院建成后,几经兴废,原有殿堂庭阁等大部被毁。惟余大雄宝殿,乃宋代遗构,是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单檐歇山顶,构架抬梁式,其18根殿柱以上全用斗栱支撑。大殿建造手法在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建筑风格影响颇大。 20世纪80年代大修时,又补建山门、配殿等,周以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