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原居民 编辑
新界原居民指于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及邻近235个香港岛屿之前已在香港乡村原居民,以及其后人。从法律上,在香港只在新界有原居民;九龙十三乡九龙香港岛上居住的农民﹑渔民,不获承认是原居民。早在英国人来港以前在香港水域捕鱼的渔民,由于没有土地,也不能视作原居民。
2
相关
石碧新村,又称石壁迁置村,是一条位于荃湾杨屋道与联仁街交界的杂姓客家新界原居民乡村,亦是香港少数分布于大厦中的“城中村”。石碧新村为自大屋围后第2条“以楼换地”并迁到荃湾新市镇的乡村。
新界五大氏族,又称新界五大族、新界五大家族、新界五大望族或新界五大宗族,是指新界原居民中锦田邓姓、新田文姓、上水廖姓、上水侯姓及粉岭彭姓。
泰康围是香港新界原居民香港新界邓氏兴建的一个围头围村,位于元朗区锦田锦田公路侧锦田街市后方,与吉庆围、永隆围、南围、北围和新围合称“锦田六围”。
麒麟围位于香港新界屯门区的北部,近兆康苑,是一条新界原居民的客家民系杂姓围村,相传先民由新界东北鹿颈及扫管笏、杨小坑、桃园围和紫田村 迁来的。围内建有雍穆家祠,供奉黄、赖、陈、张、何、万等九家祖先神位,是屯门别具特色的祠堂。
永隆围是香港新界原居民香港新界邓氏兴建的一个围头围村,最初称为“永龙围”或“沙栏尾”,后来改为永隆围,位于元朗区锦田锦田公路侧,与吉庆围、泰康围、南围、北围和新围合称“锦田六围”。
新界乡议局是香港新界700座新界原居民乡村的咨询及协商的香港法定机构,成立于1926年。现时分为三约及二十七乡乡事委员会。
新界乡议局是香港新界700座新界原居民乡村的咨询及协商的香港法定机构,成立于1926年。现时分为三约及二十七乡乡事委员会。
横山脚是香港曾经存在的一个陈氏客家居民村落,位于八仙岭山上。自从八仙岭郊野公园成立后,村民被迁徙至沙头角大塘湖附近梧桐河边位置,昔日有著名新界原居民陈祖泽,横山脚今之原址仍完好保留陈氏家祠一座。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于横山脚原址竖起横山脚上下两村之位置牌,并建有页岩小径前往鹿颈郊野公园管理站。
加士居爵士,圣米迦勒及圣乔治勋章英国陆军少将。1863年加入苏格兰燧发枪卫队。 1867年被任命副官。1895年至1898年出任加拿大民兵司令。1898年至1902年派驻香港,出任驻中国和香港英军司令,并且成为最后一任的副港督。1899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新界原居民反抗香港政府接管新界,港督卜力遂派加士居指挥英军出动在吐露港向反抗的原居民开炮,杀死约500名原居民后,平息混乱,协助接管新界,恢复新界秩序。现时九龙的加士居道就是以他命名。
蒲岗,又写作莆岗或蒲冈,是香港一个已消失的地名,也是一条已消失的新界原居民村落,位于九龙北部,现时的彩虹道游乐场一带。蒲岗村即现今的蒲岗村道及其他“蒲”字头支路所引指的地名。“蒲”是莆田的简称,为开村之林氏祖籍,而“岗”则是指村庄所在的山岗,故“蒲岗”即“来自莆田的人居住的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