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编辑
方孝孺,表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南明弘光帝追谥文正,浙江宁海县人。斋名逊志斋,蜀献王朱椿改之为正学,故世称正学先生。明朝建文年间重臣,文学家思想家,和宋濂刘基合称“明初散文三大家”。后因参与组织削藩靖难之变后拒绝与朱棣合作,因此让成祖不满,引来杀身之祸。
2
相关
壬午之难,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获胜后杀害忠于建文帝大臣的事件。朱棣攻破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焚宫自尽,朱棣随后即位。而建文一朝,朝臣六百余人,只有二十九人投降。朱棣勃然大怒,对建文帝臣属开展清算和镇压,忠于建文帝的大臣被杀者一百二十人,更有甚者灭方孝孺十族,坐死者达八百七十三人。时为建文壬午四年,故称壬午殉难。
帝师,是皇帝或皇帝未登基前的老师,例如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的帝师。大多是由太子时期便担任太子师一路教育太子长大,故太子与其师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忠诚度也较高,故太子登基为皇帝后多半令其师位居要职作为左右手;唯独元朝的帝师是专指朝廷官方认证指定的宗教领袖。
建文改制是明惠宗朱允炆、方孝孺等人推行的改革,主要改善朱元璋重武重军事的政策,提升文人政治、削除藩王势力。惠宗受孝孺的影响,悉去太祖苛酷专滥之政,减轻江浙重赋,开广言路,虚心纳谏;并且在黄子澄与齐泰协助之下实施削藩政策。惠宗的改革大多是托古改制,具有理想性质。他在继位诏书中宣布要推行“维新之政”,希望使明朝达到“雍熙之盛”。惠宗继位后随即召回在汉中的方孝孺,任翰林院侍讲;洪武三十一年六月任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寺卿,参预国事。惠宗在位四年,推出不少有利读书人的政策,只是削藩政策的失败让建文一朝最后灭亡。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谥文宪,浙江浦江县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明太祖谪死蜀地。
刘端,明朝政治人物,建文帝时期大臣,任大理寺丞,靖难之役时,与中书舍人何申等弃官逃去。后为朝廷逮获,明成祖问他方孝孺何人,刘端说:“忠臣也”,朱棣又问为什么不跟他一起死,刘端说:“存身以图报耳!”朱棣大怒,将他耳、鼻割去,问他“作如此面目,还成人否?”刘端骂道:“我犹有忠臣孝子面目,九泉之下也有面目去见皇祖!”朱棣亲手用棍棒将刘端打死。
郑居贞因明经被举荐,历任巩昌通判、河南参政,有政绩。其与方孝孺为友,孝孺教授汉中时,郑居贞作《凤雏行》。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诛十族”。郑居贞连坐而被诛杀。
叶兑之弟,洪武年间与杨大中、林右、王叔英、方孝孺等同被征召。“束书翱翔燕京,袖出文章,诸公惊骇”,授高唐州判官,后随朱亮祖部从事,悉用兵之道,屡立战功。官终刑部主事。善草书,宋濂称其“温醇而有典则,高逸而有思度,其辞简古,其神丰腴。”。有《兰荘集》。
壬午之难,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获胜后杀害忠于建文帝大臣的事件。朱棣攻破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焚宫自尽,朱棣随后即位。而建文一朝,朝臣六百余人,只有二十九人投降。朱棣勃然大怒,对建文帝臣属开展清算和镇压,忠于建文帝的大臣被杀者一百二十人,更有甚者灭方孝孺十族,坐死者达八百七十三人。时为建文壬午四年,故称壬午殉难。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谥文宪,浙江浦江县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明太祖谪死蜀地。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谥文宪,浙江浦江县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明太祖谪死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