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后座力炮 编辑
火炮的一种。特色是发射时利用向后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推进炮弹的火炮。由于减少了传统火炮需求的后座以及制退机械,以及发射过程中,炮管承受的压力较传统火炮小,得以减少炮管厚度。所以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纵方便,适用于注重机动力的步兵单位,像是伞兵,山地步兵与特种部队。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I-Z战斗机是一款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研发的单翼机战斗机。该机配备了一对列昂尼德·库舍瓦斯基在同时期研发的76.2毫米机用型无后座力炮,起落架为固定式。同时,有一挺辅助飞行员瞄准的小口径7.62毫米机枪安装在机身左侧。该机曾有两架原型机制造完成,它们最早在1931年中首飞。同时,I-Z战斗机的改进型I-Z bis亦进行过试飞。苏联军方一共订购了21架评估机和50架量产机,唯在最后一批飞机交付前,I-Z战斗机这种配备大口径主炮的设计被认定是有缺陷的,因此已下线的I-Z飞机改作测试用,比如在Zveno计划中用作机载机。
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 是一系列由瑞典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生产、亦是当前较常见的84毫米单兵携带并可重复使用式多用途无后座力炮,发射84×246毫米炮弹。虽然卡尔·古斯塔夫所发射的大部分弹药是以传统无后座力原理炮弹操作,有些现代的炮弹型号会加装后燃助推器,让它从技术而言变成一具火箭弹发射器。
炮兵是指以中/重型自走迫击炮、高射炮、步兵炮、野战炮、榴弹炮、加农炮、反战车炮、无后座力炮、自走炮、多管火箭炮、火箭筒、火箭推进榴弹、短程地对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等为基本装备,是一种多人操作,用火力进行战斗的兵种。由高射炮兵和地面炮兵组成,拥有强大的火力和较远的射程,是战斗中的火力突击力量。主要用于支援和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
M67无后座力炮是一款由美国和以后的大韩民国所生产的第三世代90毫米肩扛式反坦克武器无后座力炮,它亦可用以发射同口径的M590杀伤人员炮弹以用作杀伤人员用途。发射90毫米无后座力炮弹。
10.5厘米LG 40无后坐力炮,简称LG 40,是二战期间由克虏伯制造的纳粹德国无后座力炮
武装改装车是改装车的一种,由民用车或非战斗用的军用车改装而成的武装载具,最通常的例子就是在货卡车或四轮传动车上架设机枪、防空炮、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等武器,因而被称为民兵战车。
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 是一系列由瑞典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生产、亦是当前较常见的84毫米单兵携带并可重复使用式多用途无后座力炮,发射84×246毫米炮弹。虽然卡尔·古斯塔夫所发射的大部分弹药是以传统无后座力原理炮弹操作,有些现代的炮弹型号会加装后燃助推器,让它从技术而言变成一具火箭弹发射器。
卡尔·古斯塔夫无后座力炮 是一系列由瑞典萨博博福斯动力公司生产、亦是当前较常见的84毫米单兵携带并可重复使用式多用途无后座力炮,发射84×246毫米炮弹。虽然卡尔·古斯塔夫所发射的大部分弹药是以传统无后座力原理炮弹操作,有些现代的炮弹型号会加装后燃助推器,让它从技术而言变成一具火箭弹发射器。
7.5厘米LG 40无后座力炮是由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无后座力炮
7.5厘米LG 40无后座力炮是由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无后座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