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防护巡洋舰 编辑
无防护巡洋舰,是一类主要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或者称之为前无畏舰时代使用的军舰。这一类军舰通常航速较快,吨位较小,防护薄弱,价格低廉。随着时代的推移,无防护巡洋舰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
相关
超勇级巡洋舰是清朝北洋水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订购的无防护巡洋舰,部分工程后来外包给米切尔船厂。本级舰有两艘:超勇号无防护巡洋舰及扬威号无防护巡洋舰,造价共65万两白银。
德国无防护巡洋舰列表中包含所有由德意志帝国海军在1880年代至1890年代期间建造的无防护巡洋舰。在这段时期,德意志帝国海军共建造三个船级共9艘无防护巡洋舰。这些舰只后来被证明只是过渡性的设计,通过设计和建造这批舰只和一系列的通报舰所积累的经验为德国海军建造第一艘轻巡洋舰打下基础。这批无防护巡洋舰是为在德国殖民地服役而设计,为此她们需要极强的续航能力和相对强大的火力。第一批这种类型的舰只是两艘燕子级,她们是为了使一支老化、主要依靠旧式风帆巡防舰的巡洋舰队现代化而购置的。这批新舰主要采用蒸汽动力驱动,但保留辅助的帆索设备。第二批是美洲鹰级,她们比燕子级的舰体更大,装备新型速射炮,但在其他方面的性能基本相同。由于德国海军预算长期低迷,最后一艘无防护巡洋舰吉菲昂号在设计上尝试将殖民地巡洋舰与舰队侦察舰的需求相结合起来。然而这种设计最终不能令人满意。结果德国海军设计者不再继续建造无防护巡洋舰,而是转而开始建造第一批现代化轻巡洋舰——瞪羚级小巡洋舰。
“驭远”舰是一艘清朝新式海军所建造的蒸汽机驱动无防护巡洋舰。本舰是海安级无防护巡洋舰的两舰之一,另一艘是姊妹舰海安号无防护巡洋舰。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两舰都是中国建造的最大舰只。
海安级无防护巡洋舰是清朝新式海军所建造的一级木壳蒸汽动力无防护巡洋舰。该舰级共建造有两艘:海安号无防护巡洋舰和驭远号无防护巡洋舰,均由江南造船厂为南洋水师所建造。
“海安”舰是一艘清朝海军所建造的蒸汽机驱动无防护巡洋舰,原名“镇安”号。本舰是江南造船厂所设计建造的第一款巡洋舰,也是海安级无防护巡洋舰首舰,姊妹舰为驭远号无防护巡洋舰。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两舰都是中国海军旗下的最大舰只。
超勇级巡洋舰是清朝北洋水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订购的无防护巡洋舰,部分工程后来外包给米切尔船厂。本级舰有两艘:超勇号无防护巡洋舰及扬威号无防护巡洋舰,造价共65万两白银。
瞪羚号小巡洋舰是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890年代末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的首舰。瞪羚级是早期无防护巡洋舰与通报舰的设计巅峰,结合了两种舰型的优点,成为德国舰队未来所有小巡洋舰的鼻祖。为了能与演习舰队共同作战并作为一艘境外舰服役,它装备了十门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最高航速达19.5节。其尼克劳斯型锅炉在运用中被证明有诸多缺陷,这些锅炉其后于1900年代中期得到更换。
1890年代至1940年代,德国海军——确切说是德意志帝国海军、魏玛国家海军和纳粹德国海军——建造一系列轻巡洋舰。1898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海军法》批准一个建造轻巡洋舰的重大计划,该法规划30艘轻巡洋舰。第一批轻巡洋舰是瞪羚级小巡洋舰,是基于几种无防护巡洋舰,如美洲鹰级以及通报舰,如赫拉号的过渡设计方案演进而来。瞪羚级的10艘舰只设计和建造方案也为后来几乎所有的德意志帝国海军轻巡洋舰奠定基本架构。在接下来的20年里,德国海军又陆续建造37艘轻巡洋舰。这些舰只的尺寸、速度、武器装备和装甲都在逐渐提升。最初装备的105SK L/40型舰炮被科尔贝格级小巡洋舰上更先进的L/45型所取代,之后又被皮劳级小巡洋舰上装备的更强大的150SK L/45型舰炮所取代。防护能力方面,马格德堡级小巡洋舰首次引进水线装甲带,大大提高舰只的防护能力。
德意志帝国海军19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巡洋舰,首批防护巡洋舰和无防护巡洋舰用于取代老化且缺乏作战价值的风帆和蒸汽动力巡防舰与护卫舰。此后几十年两类舰艇数次迭代,分别发展成装甲巡洋舰和轻巡洋舰。各类舰艇负责不同任务,如为主要作战舰队侦察,用于德国殖民地的殖民地巡洋舰。装甲巡洋舰后来发展成德国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号大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