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 编辑
显德是后周太祖郭威开始使用的年号。其后后周世宗周世宗在元年正月即位沿用;后周恭帝周恭帝即位后继续沿用,前后共计7年。
2
相关
福庆长公主嫁给了李姓人家,生下儿子李重进。郭威建立后周,广顺二年九月三十癸未追封姐姐为福庆长公主。郭威的儿子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死,后周建立的时候,郭威的近亲晚辈还有外甥李重进,妻子圣穆皇后的侄子柴荣,还有女婿张永德,寿安公主之夫。最后郭威传位给柴荣,也就是周世宗。周世宗显德元年八月十五丙辰,皇姑故福庆长公主追封燕国大长公主。李重进一直心中不服周世宗,宋朝建立后,李重进在扬州反抗赵匡胤,兵败自杀。
周恭帝柴宗训,又名郭宗训,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第四子。显德六年封为梁王。周世宗于同年六月驾崩,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世宗年号“显德”。
宋彦筠,其先河南人,祖父宋绩,赠光禄卿,祖母王氏,赠琅琊郡夫人。父宋章,母张氏。弱冠从军,从梁军攻取幽州,以功授滑州征武都头,后迁左崇衙指挥使,升杨刘口战棹都指挥使。后充夹马都指挥使,累功迁宣武军内衙都指挥使,后唐庄宗即位后,超授神捷都指挥使。伐西蜀时为前锋都指挥使,先下剑门关,下绵、汉等四十余城,攻下成都后,授维、渝两州刺史。唐明宗李嗣源即位,转任虢州刺史,927年改任武州刺史,抵御契丹。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初,命掌禁军,充严卫右厢都指挥使,兼和州刺史,后迁莱州刺史。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二年中,范延光据邺城叛,张从宾时在河阳,乃起兵以应之,屯兵汜水,高祖命杜重威、侯益分兵讨之,宋彦筠随军征战,张从宾兵败溺水而死。宋彦筠以功授汝州防御使,一年后升匡国军节度使。安从进起兵反叛,据守襄阳,高行周为主帅,宋彦筠为副招讨使,安从进城破举族自焚,宋彦筠升任武胜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尉。经二年,加建雄军节度使。不久转任保义军节度使,后移镇沧、贝、邢州,防御契丹。晋少帝石重贵即位,授邓州节度使 ,二年契丹犯境,诏赴阙任北面行营诸道步军都指挥使,从元帅杜重威拒契丹于滹川。契丹兵退,移授静难军节度使。汉高祖刘知远即位时,以年老致仕,周高祖郭威时,征起充左卫上将军,以示优恩。周世宗嗣位,以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蔡国公致仕,显德三年死于伊川之别墅,年七十八。宋彦筠先后四个夫人:张氏、戴氏、刘氏、虖氏。弟宋彦勋,任客省副使、金紫光禄 大夫。长子宋崇义,任东头供奉官,死于南征。孙宋可言,九岁以父荫授殿直。宋彦筠崇信佛教,曾斋僧数百万,造寺七十余座。
折从阮,初名从远,字可久,为了避后汉高祖刘知远之讳,改名从阮。五代时的军事家、政治家,半独立的藩镇,历事后唐迄后周四朝。河东道云中人,大顺二年出生,后周显德二年去世。
石熙载在后周显德年间中进士。北宋初年,石熙载为晋王赵光义幕僚,历任泰宁军节度使节制、掌书记、开封府推官。授右拾遗,出为忠武军节度使、崇义军节度使掌书记。宋太宗即位,以左补阙召,同知贡举。太平兴国四年石熙载以枢密副使随太宗出征北汉太原。回京转任刑部侍郎,拜户部尚书。太平兴国六年担任枢密使。因病上表请解职。病卒于任上,赠侍中,谥元懿。石熙载性情忠实,遇事尽言其所知,有文行,立朝没有顾避。
莒国长公主在950年,留在后汉的京城开封府,与郭威全家被汉隐帝刘承祐杀害。周太祖广顺元年二月追封乐安公主,周世宗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中国著名古典编年史、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三百万字。作者司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史料,花19年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这段错综复杂之历史写成年经事纬之巨著。《通鉴》采用资料,除正史以外,所采杂史多至二百二十二种。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晋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曹魏蜀汉东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重要的地位。《通鉴》一向为历史学者所推崇,有很多人摹仿它,写成同样体裁之编年史,在中国的历史编纂学上曾起过巨大影响。
孔仁玉,字温如,孔光嗣之子,孔子四十三代孙。生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卒于后周世宗显德三年,终年45岁。既长,通六艺,精春秋,为人严谨,临事果断。929年,当时的文宣公孔邈去世。后唐明宗长兴元年,授仁玉曲阜县主簿,主孔子祀事。长兴三年迁龚丘令,封文宣公。后晋石敬瑭天福五年改任曲阜县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郭威幸曲阜拜孔庙及孔子墓,召孔仁玉赐五品服。诏以曲阜县令兼监察御史。卒后追赠兵部尚书。
唐景思少年以屠狗为业,开始在前蜀投军,前蜀灭亡,他归顺后唐,任贝州行军司马。后汉乾祐年间任沿淮巡检使。后来被家奴诬告有异图,差点被杀。他持家清廉,家无余财。后周显德年间,唐景思从柴荣征南唐,屡有战功。唐景思在攻打濠州时阵亡,追赠武清军节度使。
尼山孔庙是为纪念孔子诞生而在尼山所建的祭祀庙宇,位于山东曲阜。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始建,明永乐十五年重建,之后数次重修。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