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三叠世 编辑
三叠纪是2.51亿至2.01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1
相关
鲍威尔猎龙是兽脚亚目腔骨龙超科已灭绝的一个属,生存于晚三叠世的阿根廷西北部,化石发现于伊斯基瓜拉斯托盆地的科罗拉多斯组。模式种是快足鲍威尔猎龙,由马丁·艾兹库拉命名于2017年。
茨康目是一类史前种子植物,又称线银杏或茨康叶,化石纪录主要发现于晚三叠世、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地层,另有疑似的雌球果化石纪录产自意大利的二叠纪晚期地层。
槽齿龙属是种草食性恐龙,生存于晚三叠世瑞提阶。槽齿龙的化石大部分发现于南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三叠纪地层。这个时期的地球气候较为温暖、干燥。晚三叠世的优势肉食性动物仍为劳氏鳄科等伪鳄类,而非刚出现的小型肉食性恐龙;而蜥脚形亚目恐龙已取代二齿兽类,成为优势草食性动物。
中三叠世/统是三叠纪三个世的第二个,或三叠系三个统的第二个。中三叠世自247.2Ma持续到237Ma。中三叠世之前是早三叠世,之后是晚三叠世。中三叠世可被分为安尼期和拉丁期。
鲍威尔猎龙是兽脚亚目腔骨龙超科已灭绝的一个属,生存于晚三叠世的阿根廷西北部,化石发现于伊斯基瓜拉斯托盆地的科罗拉多斯组。模式种是快足鲍威尔猎龙,由马丁·艾兹库拉命名于2017年。
恐龙是一类独特的爬行动物,其演化支统称为恐龙总目。一般认为,恐龙最早出现于距今2.43亿至2.3323亿年的晚三叠世,但确切起源尚不清楚。自2.013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之后,恐龙成为陆地脊椎动物的主要物种,统治地位一直延续到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化石记录表明,鸟类是现代的有羽毛恐龙,由晚侏罗世的小型兽脚类进化而来,因此鸟类是在大约6600万年前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唯一恐龙谱系。恐龙可分为鸟翼类恐龙和非鸟翼类恐龙,本条目中的“恐龙”一般指后者。
槽齿龙属是种草食性恐龙,生存于晚三叠世瑞提阶。槽齿龙的化石大部分发现于南英格兰与威尔士的三叠纪地层。这个时期的地球气候较为温暖、干燥。晚三叠世的优势肉食性动物仍为劳氏鳄科等伪鳄类,而非刚出现的小型肉食性恐龙;而蜥脚形亚目恐龙已取代二齿兽类,成为优势草食性动物。
冠椎龙是腔骨龙超科兽脚类恐龙已灭绝的一个属,生存于大约2.056亿至1.965亿年前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期间的法国诺曼底,可能是少数在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恐龙之一。
楔齿巨蜥属是在阿根廷西北部的晚三叠世Quebrada del Barro地层中发现的一属已灭绝基干喙头目爬行动物。它于2013年由RicardoN.Martínez、Cecilia Apaldetti、Carina E.Colombi、Angel Praderio、Eliana Fernandez、Paula Santi Malnis、Gustavo A.Correa、Diego Abelin和Oscar Alcober首次描述和命名,模式种为Sphenotitan leye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