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利奥环形山是位于月球正面云海西部一座相对年轻的大撞击坑,也是云海中最大的未被熔岩掩没的陨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但据另外的来源认为,其形成于32-11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该陨坑取名自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及数学家、光度学创始人“伊斯梅尔·布利奥”,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岛海位于雨海以南,东至哥白尼环形山,西至开普勒,西南与风暴洋相连。最大直径513公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岛海盆地形成于早雨海世,岛海表面覆盖的玄武岩则形成于晚雨海世。
爱拉托逊纪是月球地质年代中从32亿年前至11亿年前间的一段时期,处于晚雨海世和哥白尼纪之间。它的名称取自该时期典型的撞击坑-厄拉多塞陨石坑。跨度范围,特别是上限尤为清晰明确,开始于31.1-32.4亿年前,而终结期最普遍的看法是介于11-22亿年前之间,其标志则是哥白尼环形山的出现。
德赖登陨石坑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称取自美国航空工程科学家,曾担任美国航空航天局代理署长的休·拉蒂默·德莱顿博士,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怀特陨石坑是位于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称取自在阿波罗1号测试事故中不幸罹难的美国宇航局宇航员爱德华·怀特,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早雨海纪指从距今约38亿5千万年到38亿年前,长达5千万年的一段时间。紧随它之后的是晚雨海世。
沙勒陨石坑是月球正面西南边沿一座位于科迪勒拉山脉东南内侧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美国古生物学暨地质学纳撒尼尔·索斯盖特·沙勒,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艾托肯环形山是月球背面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称取自专事联星研究的美国天文学家罗伯特·格兰特·艾特肯,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康德陨石坑是位于月球正面狂暴湾西南边界处的一座较大的撞击坑,形成于晚雨海世,其名称取自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科迪勒拉山脉是月球上环绕东海撞击盆地的三圈同心环山脉中最外层的一座,较周边地形高出1250米,所在区域月面坐标为南纬4.17°-34.89°、西经78.29°-112.04°,直径574公里。它确切的形成时间尚不确定,可能产生于晚雨海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