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江 编辑
曹娥江古称柯水,又名上虞江、东小江、孝女江等,上游段又称剡溪,位于中国大陆浙江省东部,为钱塘江第二大支流,也是钱塘江下游最大支流,全长192千米,宽100-600米,流域面积5922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24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45.3亿立方米,自然落差515米,相传以东汉孝女曹娥为求父尸溺于此江而得名。
2
相关
嵊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东邻宁波市奉化区和余姚市,南毗新昌县、金华东阳市,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区。全市面积1784.43平方公里。汉景帝四年始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1995年8月国务院批准嵊县撤县设市,同年12月正式更名嵊州市。嵊州市至今已有2170多年历史。
嵊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东邻宁波市奉化区和余姚市,南毗新昌县、金华东阳市,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区。全市面积1784.43平方公里。汉景帝四年始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1995年8月国务院批准嵊县撤县设市,同年12月正式更名嵊州市。嵊州市至今已有2170多年历史。
嵊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浙江东部,曹娥江上游,东邻宁波市奉化区和余姚市,南毗新昌县、金华东阳市,西连诸暨市、北接上虞区。全市面积1784.43平方公里。汉景帝四年始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1995年8月国务院批准嵊县撤县设市,同年12月正式更名嵊州市。嵊州市至今已有2170多年历史。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镇海区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逐渐被取代。2002年,浙东运河全线进行改造,2007年底部分通航,2009年工程全部完成,但宁波段长时间无法贯通,至2013年年末方才通航。
曹娥江两岸堰坝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江两岸,是浙东运河沟通曹娥江的水利设施,由梁湖堰坝遗址、拖船弄闸口遗址、老坝底堰坝三部分组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曹娥庙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曹娥江西岸、孝女庙村南30米,是纪念东汉时孝女曹娥的祭地,始于东汉元嘉元年所建之曹娥墓,后因墓而建祠,现存建筑主要建于1931-1936年,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庙内所有的柱、梁、轩、雀替、门窗等都布满精美雕刻,体现近代工艺之繁富精致,有“江南第一庙”之誉。1989年12月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昌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北部的一条河流,是曹娥江右岸支流,主源为慈圣大坑,发源于天台县万年山南麓大坪头,向东流至天台山石梁景区转北流,经天台县石梁镇慈圣村后流入新昌县,向西流,流经长诏水库、新昌县城等地,于嵊州市市区西南汇入曹娥江。河长70.2千米,流域面积532.5平方千米,年均径流量3.1亿立方米。
萧甬铁路,又称杭甬铁路、萧穿铁路,是中国浙江一条连接杭州和宁波的铁路。铁路起点为杭州市萧山区钱塘江南岸的杭州南站,终点为宁波站,下行线全长146.4公里,上行线全长148.1公里。铁路最早的路段为曹娥江至宁波路段,始建于1910年6月15日,建成于1914年6月11日。此后的1937年11月,萧山至曹娥江段亦建成通车,但一个月之后,由于抗战需要,铁路被拆除,直至1959年,萧甬铁路方才完成重建。
天山主要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境内,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东北-西南走向,南连仙霞岭;主峰华顶山,海拔1,138米,在天台县城东北,为花岗岩组成。天台山脉的余脉没入东海,形成舟山群岛。
三江闸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三江村西北约300米处,东南-西北向跨钱清江,西侧与汤公大桥相接,因地处钱塘江、曹娥江与钱清江三江汇合处而得名,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砌石结构多孔水闸。该闸为明嘉靖十六年由绍兴知府汤绍恩主持修建,后不断重修,原与萧绍海塘相连,作为萧绍平原水网的控制枢纽,可外扼潮汐、内主泄蓄,解除山阴县、会稽县、萧山三县的旱涝潮灾,同时可保障萧绍运河稳定的水位、水量和良好的航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