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 编辑
月琴是一种流传于东亚弹拨乐器,身形圆润,颈柄细短,音色颗粒分明、衔接流畅,从宋朝开始作为乐器“阮咸”的异名,从清朝开始逐渐和阮琴分家,短颈月琴于1950年正式被中国大陆确立为一种独立的乐器。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潮州音乐是潮州人的传统民间器乐,盛行于中国广东省潮州、汕头、揭阳,分布到周围的闽南、惠州、梅州和香港、澳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潮人聚居地。它的乐器大约可分弦类:有白字头弦、外江头弦、二弦、二胡、三弦、琵琶、月琴、秦琴、筝、洋琴等;管类:吹、横笛。鼓板:鼓、板、梆子。铜器:苏锣、斗锣、月锣、钹。
杂念仔,又称杂念调,为歌仔的主调之一。以边念边唱的方式吟唱,节奏急促,唱词的字数又与曲调音数相同,即一字一音调。“杂念”于闽南语中意为“唠叨”、“说个不停”,而杂念仔每段句数不定、每句字数长短也不一定,故而得名。杂念仔系由乡里民谣发展而来,农闲时以胡琴或月琴伴奏,随兴吟唱之。其内容一般为长篇、庞杂的叙述,类似说唱,随语言声调抑扬顿挫而高低变化。
陈美珠,女,新北市新店区甲场埔人,台湾念歌仔表演艺术家、戏曲演员、琴师,她师承吴丁山先生、李新发先生,是王玉川、陈宝贵、许秀琴的师姊妹,善月琴、电吉他,尤精以电吉他自弹自唱和伴奏歌仔、牵亡,父亲陈软是日治台湾出名的戏曲琴师。
王玉川,日治台湾新竹州新竹市人,台湾念歌仔表演艺术家、戏曲演员、琴师,师承李金圳先生、李新发先生,是陈美珠、陈宝贵、许秀琴的师兄,善壳子弦、大广弦、月琴、唢呐、三弦、吉他等多种乐器,尤精壳子弦、大广弦、月琴和以大广弦、月琴奏唱歌仔,演述情节。
吕柳仙,字面又作吕柳先,原名吕石柳,台湾歌仔唱念艺术工作者,台北人,师承自汪思明。
眼盲,善月琴自弹自唱和大管弦自拉自唱,1960年代录制出版许多念歌仔唱片,很有影响,张炫文编著的《台湾说唱音乐》专书选录了他的《吕蒙正》和《青竹丝奇案》唱段。
交工乐队是来自台湾客家庄美浓区的独立乐团,早期因反美浓水库而受关注。“交工”一词来自于早期美浓区烟业全盛时期由于采收、处理烟叶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因此有亲缘或地缘关系的几户烟农们会各出几名人丁组成“交工小组”,轮流采收小组成员各家的烟叶,即“交换工人”之意。2000年,陈水扁总统宣布任内暂停兴建美浓水库之后,交工乐队开始关注农民和农村议题,音乐形式也愈趋成熟。该团以在地传统音乐为基础,使用锣、鼓、唢呐、月琴、三弦等传统乐器,结合现代摇滚乐,创造呼应现实社会的客家新民谣。
卫仲乐,原名秉涛、又名崇福,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家,擅琵琶,被称为“琵琶大王”,此外还通古琴、二胡、箫、笛、京胡、月琴、三弦、瑟,也工于小提琴、钢琴、指挥。曾担任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汪思明,台湾歌仔戏剧作家、演员、琴师、音乐指导、作曲家、导演、教育工作者,歌仔戏奠基人,出身台北市大稻埕,幼名乞食,上学后改现名。在台湾日治时代应邀录制大量歌仔戏唱片,善弹台湾月琴,也能大广弦和壳仔弦、三弦等乐器。编作《乌猫乌狗歌》、《台湾博览会新歌》、《世间了解新歌》、《狐狸遇妖精》、《廖添丁》等许多词曲,给歌仔戏开发了许多新唱腔和《运河哭》等新曲调。
南昌清音,是流行于江西南昌地区的一种小曲,兴起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朝嘉庆时期。表演方式多由女艺人自击板鼓而歌,伴奏者多为盲人,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及月琴等。著名曲目有《安安送米》、《宋江杀情》、《僧尼缘》、《五更相思》及《照花台》,也有根据南昌本土风土人情创作的《南昌东湖十景》等。
陈明章是一位生于台湾北投区的音乐创作人、音乐制作人、歌手以及吉他与月琴演奏家。其代表作有《恋恋风尘》电影配乐、《戏梦人生》电影配乐、〈伊是咱的宝贝〉、〈流浪到淡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