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袋类 编辑
有袋上目动物是雌性个体的腹部下长有育幼袋哺乳类动物,如袋鼠袋狼树袋熊、负鼠、袋貂袋狸等。
1
相关
双门齿目又称袋鼠目,属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是一个包含约120种有袋类动物的目,其中有袋鼠、沙袋鼠、无尾熊与袋熊等。此外还有一些已灭绝的类群,如双门齿科与袋狮科。
袋熊,即袋熊科,是澳洲的有袋类动物。它们的脚短及肌肉发达,身长约有1米,尾巴亦很短。它们生活于澳洲东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州的森林、山地及石楠地。
真兽下纲是一个包含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演化支。此名称是由汤玛斯·亨利·赫胥黎在1880年所推荐使用,在他的定义下,真兽类包含的范围比胎盘类更广泛,即所有与现存胎盘类关系更接近、而离现存有袋类较远的哺乳动物。胎盘类则只是包含了现存真兽类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后代,也就是说,胎盘类是真兽下纲的冠群。
袋狮科为澳洲已灭绝的肉食性有袋类演化支,最著名的物种为刽子手袋狮,生存于渐新世晚期至更新世,体型较小的物种约与负鼠相当,体型较大的物种则可比拟豹或猎豹。袋狮科多为大型的树栖性物种,相较之下,澳洲大多数的掠食者多为陆栖性,包括袋鼬目、巨蜥与马氏鳄亚科。
双门齿科,又名古草食有袋科,是澳洲一科已灭绝的大型有袋类。它们生存于2840万年前的渐新世至11000年前的更新世。
袋貂亚目,是哺乳纲双门齿目的一目,是有袋类动物的一大演化支,包括袋貂、袋猫、袋鼯等,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印尼东部。
袋貂科是原生于澳洲和新几内亚的夜行性有袋类动物,大部分的物种栖息在树上,且居住在高山林地至桉树森林及热带丛林等大片的林区之中。
,,是澳洲的特有种有袋类动物,全世界仅分布在澳洲的东部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南澳大利亚州和维多利亚州地区低海拔、不密集的桉树林中。
真兽下纲是一个包含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演化支。此名称是由汤玛斯·亨利·赫胥黎在1880年所推荐使用,在他的定义下,真兽类包含的范围比胎盘类更广泛,即所有与现存胎盘类关系更接近、而离现存有袋类较远的哺乳动物。胎盘类则只是包含了现存真兽类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后代,也就是说,胎盘类是真兽下纲的冠群。
真兽下纲是一个包含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演化支。此名称是由汤玛斯·亨利·赫胥黎在1880年所推荐使用,在他的定义下,真兽类包含的范围比胎盘类更广泛,即所有与现存胎盘类关系更接近、而离现存有袋类较远的哺乳动物。胎盘类则只是包含了现存真兽类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后代,也就是说,胎盘类是真兽下纲的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