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州 编辑
朗州,隋朝北宋年间设置的治所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区。
1
相关
隋灭南陈后,废武陵郡,以临沅县、沅南县和汉寿县置武陵县。唐朝时属朗州、武陵郡。北宋时,朗州改鼎州,南宋时,鼎州又升为常德府。元朝时,属常德路。明朝清朝仍属常德府。皆为治所所在。清朝时,评价:冲繁疲难。清末宣统三年10月,裁县留府,常德府仅辖武陵县地。民国二年9月,府废,仍为武陵县,10月改名常德县。
武平军节度使,唐昭宗光化元年,置武贞军节度使,治澧州,领澧州、朗州、溆州。雷满、雷彦威、雷彦恭父子兄弟割据。唐朝灭亡后,雷彦恭依附杨吴。至五代开平二年,马殷派兵将节度使雷彦恭逐出朗州,随后更名永顺军节度使,改治朗州,迟至后梁龙德二年,改称武顺军节度使。后梁灭亡后,楚国称臣于后唐。后唐同光元年十二月,改称武贞军节度使。长兴元年以前,改称武平军节度使。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日湖南一带,在马楚覆灭后,节度使刘言击败南唐,收复楚国故地,称臣后周,仍以朗州为中心,武平军于是成为湖南地区藩镇的名称。951—963年间,共经历四任三姓节度使,后为宋朝兼并。末代节度使是年仅12岁的周保权。
武平军节度使,唐昭宗光化元年,置武贞军节度使,治澧州,领澧州、朗州、溆州。雷满、雷彦威、雷彦恭父子兄弟割据。唐朝灭亡后,雷彦恭依附杨吴。至五代开平二年,马殷派兵将节度使雷彦恭逐出朗州,随后更名永顺军节度使,改治朗州,迟至后梁龙德二年,改称武顺军节度使。后梁灭亡后,楚国称臣于后唐。后唐同光元年十二月,改称武贞军节度使。长兴元年以前,改称武平军节度使。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日湖南一带,在马楚覆灭后,节度使刘言击败南唐,收复楚国故地,称臣后周,仍以朗州为中心,武平军于是成为湖南地区藩镇的名称。951—963年间,共经历四任三姓节度使,后为宋朝兼并。末代节度使是年仅12岁的周保权。
龙阳县。三国吴赤乌十一年分吴寿县地置龙阳县,今汉寿县地,县治即今汉寿县城。晋属荆州武陵郡。南朝宋属郢州武陵郡;南齐因之;隋属荆州武陵郡;唐属山南道朗州;北宋大观年间,改名辰阳县。南宋绍兴三年复名龙阳县,绍兴五年升为龙阳军,移县治于黄城砦。绍兴三十年降为龙阳县。又移县治于今汉寿县城。属常德府。元元贞元年升为龙阳州,属常德路。明洪武三年复降为龙阳县。明、清二朝属常德府。民国二年改名汉寿县。
恭孝王马希萼去长沙,留马光赞守朗州。后来长沙陷落,马光赞署武平节度使留后,命何敬真为朗州牙内都指挥使,率军戍守。王逵之乱,推举马光赞的从兄马光惠知州事,马光赞被罢黜。归顺南唐,官至镇南军节度使节度副使,保大十一年四月去世,年三十四岁。
雷满,字秉仁,晚唐军阀,881年控制朗州及后来被设立为武贞军的邻近地区以立足,并被任为节度使直至901年过世。他以破坏性劫掠邻镇闻名。
潘叔嗣,五代十国朗州人。马楚的军事人物。
武平军节度使,唐昭宗光化元年,置武贞军节度使,治澧州,领澧州、朗州、溆州。雷满、雷彦威、雷彦恭父子兄弟割据。唐朝灭亡后,雷彦恭依附杨吴。至五代开平二年,马殷派兵将节度使雷彦恭逐出朗州,随后更名永顺军节度使,改治朗州,迟至后梁龙德二年,改称武顺军节度使。后梁灭亡后,楚国称臣于后唐。后唐同光元年十二月,改称武贞军节度使。长兴元年以前,改称武平军节度使。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日湖南一带,在马楚覆灭后,节度使刘言击败南唐,收复楚国故地,称臣后周,仍以朗州为中心,武平军于是成为湖南地区藩镇的名称。951—963年间,共经历四任三姓节度使,后为宋朝兼并。末代节度使是年仅12岁的周保权。
武平军节度使,唐昭宗光化元年,置武贞军节度使,治澧州,领澧州、朗州、溆州。雷满、雷彦威、雷彦恭父子兄弟割据。唐朝灭亡后,雷彦恭依附杨吴。至五代开平二年,马殷派兵将节度使雷彦恭逐出朗州,随后更名永顺军节度使,改治朗州,迟至后梁龙德二年,改称武顺军节度使。后梁灭亡后,楚国称臣于后唐。后唐同光元年十二月,改称武贞军节度使。长兴元年以前,改称武平军节度使。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日湖南一带,在马楚覆灭后,节度使刘言击败南唐,收复楚国故地,称臣后周,仍以朗州为中心,武平军于是成为湖南地区藩镇的名称。951—963年间,共经历四任三姓节度使,后为宋朝兼并。末代节度使是年仅12岁的周保权。
隋灭南陈后,废武陵郡,以临沅县、沅南县和汉寿县置武陵县。唐朝时属朗州、武陵郡。北宋时,朗州改鼎州,南宋时,鼎州又升为常德府。元朝时,属常德路。明朝清朝仍属常德府。皆为治所所在。清朝时,评价:冲繁疲难。清末宣统三年10月,裁县留府,常德府仅辖武陵县地。民国二年9月,府废,仍为武陵县,10月改名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