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德堂区 编辑
望德堂区位于澳门半岛中部,除了是澳门半岛上五个堂区之中最小的一个,亦是澳门唯一一个内陆堂区。
1
相关
花地玛堂区是澳门七堂区及澳门半岛五堂区之一。位于澳门半岛最北面,又称澳门北区,位于圣安多尼堂区和望德堂区的东北面,是澳门半岛五个堂区中面积第二大的堂区,仅次于大堂区。本堂区的土地大部分由填海所得。面积达3.2平方公里,人口约246,600,人口密度约68,500人每平方公里。花地玛堂区原来为农地,于1970年代开始发展成住宅及工业区。
塔石是澳门半岛望德堂区西部的一个街区,位于大炮台山东北,即今西坟马路、区华利街、贾伯乐提督街、罗利老马路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之间。这里昔日原有一座山岗,因山上有堆叠成塔的花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处村落,为农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庄的部分用地曾改作赛马场,成为澳门最早出现赛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渐渐为葡萄牙人占领,并于山岗上修建西式坟场;至同治年时此地更被开山劈石来规划街区,并修建球场和洋房,自此村庄正式消失;20世纪中后期陆续改建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场亦已重建为休憩广场。
塔石是澳门半岛望德堂区西部的一个街区,位于大炮台山东北,即今西坟马路、区华利街、贾伯乐提督街、罗利老马路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之间。这里昔日原有一座山岗,因山上有堆叠成塔的花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处村落,为农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庄的部分用地曾改作赛马场,成为澳门最早出现赛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渐渐为葡萄牙人占领,并于山岗上修建西式坟场;至同治年时此地更被开山劈石来规划街区,并修建球场和洋房,自此村庄正式消失;20世纪中后期陆续改建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场亦已重建为休憩广场。
塔石是澳门半岛望德堂区西部的一个街区,位于大炮台山东北,即今西坟马路、区华利街、贾伯乐提督街、罗利老马路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之间。这里昔日原有一座山岗,因山上有堆叠成塔的花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处村落,为农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庄的部分用地曾改作赛马场,成为澳门最早出现赛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渐渐为葡萄牙人占领,并于山岗上修建西式坟场;至同治年时此地更被开山劈石来规划街区,并修建球场和洋房,自此村庄正式消失;20世纪中后期陆续改建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场亦已重建为休憩广场。
塔石广场是澳门四大广场之一,位于澳门望德堂区,原址为塔石球场。塔石广场于2005年5月开始动工,球场在工程中被拆卸,文化局大楼至塔石艺文馆对开的一段荷兰园大马路被整合成广场的一部分,地下设有行车道,在2007年7月22日正式通车。
沙嘉都喇贾罢丽街,通称沙嘉都喇街,是一条位于澳门半岛中部的街道,名称是以葡萄牙飞行员撒卡度拿·卡伯拉尔来命名,街道全长约440米,阔约9米。它的东南端在望德堂区的士多鸟拜斯大马路、塔石广场之西端起,沿途与荷兰园正街、塔石街、厚望街、罗德礼将军街相交,并在贾伯乐提督街跨进圣安多尼堂区后,再与侨乐巷、俾利喇街和亚利鸦架街相交,西北端至连胜马路止并连接墨山街。这条街道由荷兰园正街至厚望街的一段,旧称塔石斜巷。
塔石村,是一个已消失的位于澳门半岛望德堂区西部的古村落,该村在清朝道光至同治年间逐渐被澳葡政府取销及占据,现扯为肥利喇亚美打大马路及塔石广场一带。
塔石是澳门半岛望德堂区西部的一个街区,位于大炮台山东北,即今西坟马路、区华利街、贾伯乐提督街、罗利老马路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之间。这里昔日原有一座山岗,因山上有堆叠成塔的花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处村落,为农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庄的部分用地曾改作赛马场,成为澳门最早出现赛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渐渐为葡萄牙人占领,并于山岗上修建西式坟场;至同治年时此地更被开山劈石来规划街区,并修建球场和洋房,自此村庄正式消失;20世纪中后期陆续改建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场亦已重建为休憩广场。
沙嘉都喇贾罢丽街,通称沙嘉都喇街,是一条位于澳门半岛中部的街道,名称是以葡萄牙飞行员撒卡度拿·卡伯拉尔来命名,街道全长约440米,阔约9米。它的东南端在望德堂区的士多鸟拜斯大马路、塔石广场之西端起,沿途与荷兰园正街、塔石街、厚望街、罗德礼将军街相交,并在贾伯乐提督街跨进圣安多尼堂区后,再与侨乐巷、俾利喇街和亚利鸦架街相交,西北端至连胜马路止并连接墨山街。这条街道由荷兰园正街至厚望街的一段,旧称塔石斜巷。
望德堂坊,俗称疯堂区,过去称进教围,位于澳门半岛中部、望德堂区西南,为大炮台山镜湖马路、水坑尾、荷兰园大马路与西坟马路所包围。往昔这里是华人天主教徒聚居的地方,也是中国内地教徒为避清政府追捕的避难所之一。坊内以前有一痳疯病院,故有疯堂区之称,后来渐多华人在此坊加入教会,故又有进教围称号,一时宗教色彩浓烈,至近代此况才消逝。1984年整个坊区被列入澳门文物名录之一,历来坊内也被翻修两次。19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坊内也开始兴起艺术文化事业,更有协会关注坊内的创意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