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 编辑
末次冰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始于约11万年前,终于1.2万年前。
7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冰盖是指连续的冰川冰覆盖了50,000 km以上陆地,因此也称作大陆冰川。目前仅有的冰盖在南极洲与格陵兰。在末次冰期的冰盛期,劳伦泰冰盖覆盖了北美洲广大陆地, 威赫塞尔冰盖覆盖了北欧,巴塔哥尼亚冰盖覆盖了南美洲的南部。
新仙女木事件,也称为克洛维斯彗星假说,是为解释末次冰期之后的新仙女木期的一个极具竞争性的科学假说。这个假设,科学家们还在争辩中。他们提出当时的气候变化是由于一颗或多颗彗星的撞击,或是其在空中的爆炸而引发了气候的变冷。
巽他古陆是生物地理学概念,指的是末次冰期由于海平面下降而在东南亚地区露出水面并连成一体的陆地。巽他古陆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今日都已位于海面以下,成为巽他陆架。仍然是陆地的部分,包括马来半岛、婆罗洲、爪哇岛、苏门答腊岛等。巽他古地的东界为华莱士线,即东洋界与澳新界动物群的分界线。
克洛维斯文化,有时又名拉诺文化,是北美洲一种史前的古印第安人文化。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其遗迹可以追溯至1.15万年前末次冰期,最特别的是他们拥有特定的工具来猎杀大型哺乳动物。克洛维斯文化据信于13000年前出现,维持了约200-800年。2014年,Rasmussen等人测定了一个出土于蒙大拿州的克洛维斯男婴的遗骨,断定其时代距今将近13000年。克洛维斯人于新仙女木期的寒冷气候下被多个局部的文化取代。后克洛维斯文化,包括福尔瑟姆文化,据信都直接源自克洛维斯文化,一些甚至只在投掷器具的长度不同而已。虽然这可能是因时代不同的文化转变,但亦有可能是一道外力逼使这种改变,如新仙女木事件或后冰河气候下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有甲目或称 带甲目,是产自美洲的一类披甲哺乳动物,隶属有胎盘类的异关节总目,在旧时的分类体系中则被归为贫齿目的亚目。现存种类统称为犰狳,分属两科:犰狳科与倭犰狳科,体型普遍较小。另有一支在 1.2 万年前更新世末灭绝的潘帕兽科,该科物种体重可达 200 kg,远大于现存最大的有甲目——大犰狳。此外倭犰狳科中灭绝于末次冰期的雕齿兽亚科物种,体重更可达 2000 kg以上。
末次冰盛期,又译末次巅冰期,是指末次冰期中气候最为寒冷、冰川规模达到最大的时期,距今约2.65至1.9~2万年。在这一时期,末次冰期达到极盛,北欧大部、北美北部以及北亚的一部分均被大陆冰盖覆盖。末次冰盛期对地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干旱、沙漠化以及海平面的大幅下降。
巴斯海峡是分隔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的海峡,长约500,最宽处约350,最窄处宽约240,平均水深约60。巴斯海峡中有很多岛屿,例如金岛和弗林德斯岛。巴斯海峡在末次冰期时并不是一个海峡,而是一个叫做巴斯平原的陆桥,随着海平面上升先是在西面因为海水涌入变成一个的封闭海湾,后来被完全淹没成为海峡。
林登霍夫山是一个扁平的冰碛丘陵和市民广场,为末次冰期的遗迹,海拔428米,高过利马特河约25米,位于瑞士苏黎世的老城区。古罗马和卡洛林王朝时期皇宫曾设于此。山顶区域包括史前、罗马和中世纪建筑遗迹,已被列入瑞士国家和区域重要文化财产名录。周围的历史上成长。
维尔姆冰期,又译“玉木冰期”或“武木冰期”,是指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在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的名称。
维尔姆冰期,又译“玉木冰期”或“武木冰期”,是指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在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