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是苏联元帅列表,生于波兰华沙;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波兰人,故其与波兰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是苏联陆军统帅及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苏战争中与朱可夫和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3架马车之一,以头脑冷静沉稳及处乱不惊而闻名于世。他在苏德战争期间组织指挥不少重大战役,主要包括: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巴格拉基昂行动、东普鲁士攻势、东波美拉尼亚攻势及柏林战役等,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指挥过方面军最多的将领,被誉为“常胜元帅”及“逆境英雄”,2002年俄罗斯军事学院评定排名第3。
帕维尔·费多罗维奇·巴季茨基苏联军事领导人。1953年12月,由赫鲁晓夫策划,并在朱可夫的协助下,巴季茨基亲手处决了苏联前内务部部长贝利亚。 1965年曾获得苏联最高荣誉称号苏联英雄,1968年被任命为苏联元帅。巴季茨基1924年参加红军,在1966年至1978年间担任苏联国土防空军司令。
反党集团,是一个在1957年因拒绝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去斯大林化”政策的苏共领导层团体,该称号由赫鲁晓夫命名,领头的是前总理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他们试图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上罢免赫鲁晓夫,但是在朱可夫元帅的帮助下,赫鲁晓夫挫败了他们的企图。他们事后也受到开除党籍和驱逐出党的处分。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是苏联元帅列表,生于波兰华沙;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波兰人,故其与波兰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是苏联陆军统帅及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苏战争中与朱可夫和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的3架马车之一,以头脑冷静沉稳及处乱不惊而闻名于世。他在苏德战争期间组织指挥不少重大战役,主要包括: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巴格拉基昂行动、东普鲁士攻势、东波美拉尼亚攻势及柏林战役等,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指挥过方面军最多的将领,被誉为“常胜元帅”及“逆境英雄”,2002年俄罗斯军事学院评定排名第3。
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费克连科,苏联军事领导人,第57军军长,在诺门罕战役前,朱可夫婉转批评他:“是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优秀的人,毫无疑问对党忠心耿耿。他尽了各种努力,但总体而言,他组织能力不佳,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后再伏罗希洛夫的建议下斯大林决定阵前易帅。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897年7月21日-1968年5月10日,苏联军事家。索科洛夫斯基主要担任参谋工作,协助朱可夫等组织了苏德战争中的多次重要战役,1945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6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62年他主持编著了《军事战略》一书,强调核武器致胜论,其强调火箭核战略的理论成为冷战时期苏军的战略基础。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897年7月21日-1968年5月10日,苏联军事家。索科洛夫斯基主要担任参谋工作,协助朱可夫等组织了苏德战争中的多次重要战役,1945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6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62年他主持编著了《军事战略》一书,强调核武器致胜论,其强调火箭核战略的理论成为冷战时期苏军的战略基础。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897年7月21日-1968年5月10日,苏联军事家。索科洛夫斯基主要担任参谋工作,协助朱可夫等组织了苏德战争中的多次重要战役,1945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6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62年他主持编著了《军事战略》一书,强调核武器致胜论,其强调火箭核战略的理论成为冷战时期苏军的战略基础。
安德烈·平可夫,原名张毅弘,生于中国云南,据说是壮族,自称无中国血统;曾入籍香港自认是香港人,加拿大、美国籍军事评论员,因为崇拜苏联元帅朱可夫而改名平可夫。平可夫为《汉和防务评论》的创办人兼总编辑、高级分析员以及《詹氏防卫周刊》亚太特派员及《亚洲周刊》军事特派员和特约评论员。他的文章主要发表在专业的军事杂志里,诸如《简氏防卫周刊》、《国防新闻周刊》、《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军事研究》和《合众社》。
瓦西里·丹尼洛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897年7月21日-1968年5月10日,苏联军事家。索科洛夫斯基主要担任参谋工作,协助朱可夫等组织了苏德战争中的多次重要战役,1945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46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62年他主持编著了《军事战略》一书,强调核武器致胜论,其强调火箭核战略的理论成为冷战时期苏军的战略基础。